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感悟《艰难一日》的胜战之道【2】

2014年02月11日08:28    来源:国防部网站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感悟《艰难一日》的胜战之道

  冰面下的“八分之七”主导未来战争制胜天平

  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文学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冰山运动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海面上”。如果说直接参与“海王星之矛”行动的24名突击队员是冰面上的“八分之一”,那么冰面下的“八分之七”则是2400人、甚至24000人组成的庞大支撑体系。

  “海王星之矛”行动成功实施后,一张照片曾被无数报刊转载,因为它捕捉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在空气近乎凝固的白宫战情室里,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他的国家安全团队正在监看卫星实时传送的行动画面。总统能掌控现场态势,直接指挥万里之外的单兵,强大的体系支撑能力可想而知。

  侦察卫星和“全球鹰”无人机实时传输目标画面,让突击队员对目标房门的开合方向和质地都有了准确的了解;C-17“全球霸王”战略运输机远程投送行动人员;2架CH-47“支奴干”直升机运载补充燃料,并在距目标15分钟航程处设置前沿加油站;“卡尔文森”号航母在海上支援策应;“黑鹰”直升机运载突击队员隐蔽渗透,突破巴基斯坦的防空体系,悄无声息飞抵目标区域……可见,24人参与的行动能够游刃有余,是因为他们背后有庞大复杂的侦察、情报、决策、指挥和保障系统的支撑,使本来充满“未知迷雾”的战场成了对美军单向透明的“电视直播间”。

  克劳塞维茨说:“要想通晓战争,必须审视一下每个特定时代的主要特征。”不同战争形态下,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基点”都不同。机械化战争中,作战能力往往是由强点决定的,所谓“一招鲜,吃遍天”,某一领域的优势常常可以成为克敌制胜的“杀手锏”,在作战运用和军队建设中可以着重强调“扬长避短”。因此才出现了这样的战场景观:德军运用坦克闪击战近乎无往而不利,铁甲洪流横扫整个欧洲;日本几百架飞机组成的攻击机群成功偷袭珍珠港,重创了美军太平洋舰队。

  今后,片面追求单一作战平台的优势已很难奏效。信息化战争把广阔的战场、众多的力量、复杂的行动结为一个整体,体系作战能力成为起决定作用的制胜砝码。而在“陆、海、空、天、电”多维战场中,“空、天”无疑是较高的两“维”;空天力量以其毋庸置疑的高位优势、速度优势和功能优势,成为支撑整个作战体系的“脊梁”。在“海王星之矛”行动中,美国动用了35颗卫星、40余架飞机,为参战队员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侦察、监视、通信、导航、定位等保障。未来,如何挺起体系作战的“脊梁”,抢占无形战场的制高点,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