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口岸”顶风石
从过去靠“铁脚板”量边防,到现在用“芯片”守关卡,官兵们说,改变的只是守防的形式,不变的是沉甸甸的责任。
大年初一上午,记者来到阿拉山口国门前哨班。在零下18摄氏度气温中,哨兵登上30多米高的哨楼站岗,不一会儿皮帽、眉毛和面罩就结上了亮晶晶的冰凌。
战士冉鑫告诉记者,即使穿着厚棉裤,站不到半小时双腿就会冻得失去知觉,“感觉不像是自己的了”。
“从显示屏、感应器等信息终端上掌握的信息再详实,现地巡逻执勤也不能少!”正带队组织巡逻的排长薛华兴说,国门左右两边10多公里边境线,官兵们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雪,每天都要组织徒步巡逻、潜伏观察,“决不让不法分子有任何可乘之机”。
连队瞭望哨楼下,有一块大石头挺立风中。指导员周华告诉记者,这是第一代戍边官兵压帐篷用的。为纪念艰苦创业的前辈,连队官兵建了个基座,将它安放上去,并起名为“顶风石”。
记者了解到,半个多世纪前,哨卡第一任站长吴光胜带着17名官兵,步行了整整两天,来到阿拉山口守防。2001年底,吴光胜因病去世,遵照他的遗愿,家属把英雄的骨灰撒在了阿拉山口。
在连队营区,“大风吹不动、诱惑打不动、强敌撼不动”的三句话“连魂”随处可见。
前来拜年慰问的阿拉山口市市长尤里瓦斯·巴吐尔深有感触地说:“没有守防官兵一年到头的辛苦,就没有‘黄金口岸’的安全与繁荣。”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