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20日电 由中国社科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主办的中国城乡一体化论坛暨乡村新价值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与会代表分别从城乡规划、文化传承、农村土地、社会和组织建设、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等发表见解,一致呼吁社会各界重视乡土重建的重大历史意义。
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院长付崇兰研究员指出,乡村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未来解决数亿人口生产、就业、生活和居住的重要空间。所以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还要借助土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通过合理的体制机制,在保护农民利益和耕地红线基础上,吸引人才和资金投入“三农”,协同建设美丽乡村,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研究员刘彦随指出,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要素高速非农化、农民社会主体过快老弱化、农村建设用地日益空废化、农村水土环境严重污损化严重,形成与“城市病”并列的“乡村病”。尤其全国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约2.48亿亩,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56.3%,户均近1亩、人均220多平方米。其中,全国空心村综合整治增地潜力有近1.14亿亩,通过制度改革盘活农村土地,将为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广阔空间。
作为企业代表,湖南株洲伟大集团董事长邓天骥介绍了多年来公司实际参与和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践经验,邓天骥表示,“因地制宜,对城乡区域进行产业重组、文化重构、社会重建,让农民有尊严地共享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果”。
据论坛主办方表示,中国城乡一体化论坛将在全国各地巡回举办,继续组织权威专家学者、地方政府代表和企业,以“空心村”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为突破口,就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广泛研讨、交流和沟通,深化对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科学认识,凝聚社会共识,动员各界力量,确保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持续、健康、稳步向前推进。(实习记者 陈天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