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一响,黄金万两
借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划分的东风,荣昌正举全县之力,争取优势资源,保障要素供给,这为荣昌的城市大发展,提供了广袤的想象空间
贯彻市委四届三次全会精神,荣昌县委、县政府提出,以增强凝聚能力为重点、以工业集群化为首要任务、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大力推进新兴工业城市、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核心区、川渝合作共赢先行区“一城两区”建设。
“荣昌要崛起,成为未来重庆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之一,必须交通先行。”市交委主任滕宏伟说。
目前,成渝高速路连通了荣昌的东西向,但荣昌的南北向还没有便捷的高速通道。要形成以荣昌为中心的辐射半径,南北通道必须完善。廖元和认为,荣昌若能率先突破交通瓶颈,将在成渝城市群建设中斩获先机。
所幸的是,2013年10月,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与重庆市交委已签订了“南充—大足—荣昌—泸州”高速公路省际接线协议,该高速有望2015年开工,2018年建成通车。
除了高速路网的完善,荣昌也正着力对县内的广顺、峰高两个火车站台进行升级、改扩建。改建完成后,荣昌单纯依靠公路运输的物流方式将彻底改变,物流成本将大大降低。
而最让谢金峰兴奋的,是2015年成渝高铁建成通车。“高铁一响,黄金万两。”在他看来,届时,荣昌“20分钟重庆、40分钟成都”的区位优势将展露无遗,将集聚周边区县大量人气、商气。
距荣昌仅20分钟车程、正在建设的四川第二大机场——泸县云龙机场,也给荣昌的城市大发展,提供了广袤的想象空间。
此外,荣昌正在引入“中贵线天然气”新气源,以实现新增100万方/天的用气量;还在广顺工业园和荣隆台湾工业园内规划建设2个110kv变电站;在广顺荣隆和板桥工业园也分别规划建设日供水能力2万吨—5万吨的工业专用水厂,保障工业用水……
荣昌正举全县之力,争取优势资源,保障要素供给,充分发挥川渝合作桥头堡的纽带、门户作用,增强辐射川东地区的能力。
构筑“千亿”工业集群
工业园区承载能力趋于饱和,为什么经济总量依然上不去?说明产业结构出了问题。荣昌正重新定位其主导产业,以实现效率更高、结构更优
充分的资源要素保障,将给荣昌的城市大发展奠定基础。近日出台的《荣昌县强兴工业十五条》再次重申:把工业摆在县域经济工作的首位,树立全县抓工业“一盘棋”的发展理念。
但这盘棋究竟怎么下?
从2007年到2013年前11月,荣昌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6%,达到了500亿元。重庆荣昌工业园区累计入驻企业293家,建成投产257家,其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1家。
“虽然成绩明显,但问题也很突出。比如,工业园区承载能力趋于饱和,为什么经济总量依然上不去?说明产业结构出了问题。”荣昌县经信委主任黄忠新举例,截至2012年,全县总产值上10亿元的企业只有2户。“荣昌正重新定位其主导产业,以实现效率更高、结构更优。”黄忠新说。
下一步,荣昌将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消费品工业(以农副产品加工、水暖卫浴、夏布及陶器为主),打造1000亿级工业聚集区。力争到202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超过1200亿元。
“为和城市发展新区的其他兄弟区县形成差异化协调发展,未来,荣昌可能还会进一步扩大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如提高食品、陶器工业的占比。”黄忠新透露。
新的产业布局,将呈现“一区三园三基地”格局——
一区即荣昌工业园区。荣昌将其锁定为“重庆市十强工业园区”之一。
三园即板桥工业园,荣隆台湾工业园和广顺工业园。到2020年,三大园区将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
三基地即吴家阀门特色产业基地,盘龙夏布产业基地,河包粉条基地。到2020年,三基地也均将实现5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
同时,按“人口跟着产业走”的发展思路,荣昌还提出了“推进城镇建设,着力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加快老城区提档升级,统筹推进北部新区、南部新区、西部宜居区的建设。荣昌有了更宏大的城市发展目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以及生态宜居城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