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事的背后
一些基层干部认为,“明星村”现象的出现,与各地普遍存在的抓示范、树典型密不可分。“明星村”大多群众基础好、“三农”工作卓有成效,到这里挂牌子,工作容易推进,也相对容易出成绩。
也有基层干部认为,“明星村”实际上是为政绩造“盆景”,公共资源大量集中,自然好出政绩。这样,“明星村”各项工作做得再好,也不具有代表性。
记者调查发现,一方面有关部门在有意无意之间,将“明星村”打造成了一张名片,只要有相关参观考察活动都往这里领。另一方面,在“明星村”周围,其光芒之外,还有不少普通村庄,因较少受到关注,发展情况并不乐观。
位于桂中地区的某村庄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以莲藕种植闻名。这些年村里通上了自来水,而且每个屯都通了水泥路,一些屯水泥路都修到了每户门口,村头还修起一座不小的游泳池。村干部坦言,这些项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上级领导的重视。2010年村里修路时,总投入70多万元资金主要靠各级政府解决。然而,这个村所在的县,目前尚有40多个行政村未通上硬化路。
有关专家认为,村庄发展水平不一,地方政府表彰先进村,总结其经验,让后进村学习借鉴,这是正常的,也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只是为了政绩堆资源、造“盆景”,人为拔高,或者为了门面将“明星村”变成“参观基地”,让干部群众不堪其扰,那显然是不对的。
当前,必须控制一些部门和单位的行为,为“明星村”减负。当然,要从根本上消除“明星村”怪象,还必须按照中央要求,切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记者 张周来 李斌 吴小康)
(来源:半月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