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的诗
《月》
说是月有阴晴圆缺,
它圆它的,缺它的,
却总是
冷冷地欣赏人的
悲欢离合。
既不伤害
也不同情,
永远的无动于衷。
人许愿、祈求、寄托,
向着它寒冰的脸
它美,是因为
自古以来的漠然。
人匍匐于无垠的清晖之下……
想起来了,
它多像我年少时熟读过的
女孩的眼睛……
黄永玉的图与文
黄永玉的题跋少不了传统的品评、鉴赏、考订、记事、抒怀,自成一体,隽永感人——
名家点评
诗人艾青评黄永玉的诗:
以奇特构思见长
永玉写的诗,我读了一些。他的诗,自成风格。他所采用的是现代口语,形式比较自由,常以奇特的构思见长。
写诗,当然要有思想感情。但是光有思想感情,平铺直叙,仍不能震撼人心。这是说,除了思想感情之外,还要有智慧,这个智慧也可以说是机智,它包括构思——善于安排,把矛盾挖出来,加以解决。
……严肃认真的思考!他思考得很随便,也思考得很苦。充分表现了他的幽默,机智——只是有些显得奢侈了。
作家李辉评黄永玉的文:
黄永玉文章第一
从散文来讲,单纯把黄永玉作为一个散文家来评价,他在中国当代的散文创作里面来讲也是一位大家。他的散文的写作,很少有人能达到他那种潇洒的境界。黄永玉的散文经常结构很散,但是他有一种东西贯穿起来,结构上是很潇洒自如的,这是一点。另外一点,故事的生动性,这是其他的散文家很难有的;第三点,他的语言上,他经常有出其不意的富有跳跃的表述,这也是别的作家很难把握的。有的作家的散文也许可以模仿,但黄永玉的文章风格恐怕是很难学,这正是一个文学家非常鲜明的个性所在。
曾听见香港一位很有名的文章高手说过,黄永玉文章第一。此话不假。像《太阳下的风景》、《从塞纳河到翡冷翠》,还有八十年代他在《新观察》杂志上一个专栏《吴世茫论坛》,这些杂文和散文拿来跟当代的很多散文家来比,他要超出很多。就像画画一样,他说没有上过正规学校,没有固定规范,恰恰艺术是不能有太多规范的,有一定之规,但又要不受其束缚,超越这种规律的表现上,这一点他跟沈从文很像,但是他这种文风跟沈从文的完全不一样,沈从文古典的东西、典雅的味道比较多一些,而黄永玉是大俗大雅、野性的东西比较多,这是别人没有的,这就是天分,就是个性。文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靠天分,这跟画画是一样的,这个东西是别人学不来的,我们只能去欣赏他。
(来源:羊城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