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教育在继续,我们的民族就有希望》是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同志在四川省北川中学看望师生时的讲话。指出:人,特别是青年,是我国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希望;地震以后,我们应该充满希望,面向未来,奋发努力;“多难兴邦”,我们要记住这四个字,受过苦难的人们,会更加努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是2008年8月29日温家宝同志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指出: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本届政府必须着力做好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制定的规划是指导未来十二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相适应,体现全局性、宏观性、长远性和战略性;指导思想是制定规划的主线,也是灵魂。教育规划要有总体规划,又要有分类规划,要有战略思想和宏观思路,也要有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增强可操作性。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对一些重大问题,如义务教育问题、农村教育问题、职业教育问题、高等教育问题、教学改革问题、探索适应各类学校的办学体制问题、教师的培养问题、教育发展的保障问题等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给予明确的回答。制定教育规划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完成,要充分发扬民主,使规划的编制过程,成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
《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是2009年2月2日温家宝同志访问英国期间在剑桥大学的演讲。指出:我深深爱着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珍惜传统而又开放兼容。中国将永远坚持开放兼容的方针,既珍视传统,又博采众长,用文明的方式、和谐的方式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强调:掌握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相互学习;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要以发展的眼光看中国,认识一个真实的、不断变化的中国,做促进中英友好的使者。
《德学兼备,成才报国》是2009年5月3日温家宝同志与清华大学即将赴西部和基层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座谈时的讲话。指出:每一个青年的前途离不开国家的前途,国家的前途也离不开青年的前途,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要做到成才报国,前进的路并不是平坦的,如果没有深刻的觉悟,拿不出刚毅的意志力,下不了艰苦卓绝的苦功夫,做不好脚踏实地的准备,那是实现不了自己所期待的目标的。一个青年对社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的来源就在于对国家的深切了解和对人民深深的爱。希望全体同学通过大学的学习,要培养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学会学习,做一个有知识的人;要有才能,做一个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是2009年9月4日温家宝同志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听课后的点评与听取教师代表发言后的讲话。指出:国家的兴衰、国家的发展系于教育,只有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们,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要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要求,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文中强调:中小学教师非常重要,要像尊重大学教授一样尊重中小学教师;要大力宣传教育战线的先进事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同时,对广大教师提出三点希望:充满爱心,忠诚事业;努力钻研,学为人师;以身作则,行为世范。
《努力办好农村教育》是2010年9月10日温家宝同志在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与教师座谈时的讲话。指出:要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农村教育这个薄弱环节。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核心是农村中小学,关键是中小学教师。办好农村教育,特别要重视和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要让广大农村教师留得住、干得好、受尊重,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优秀农村教师队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