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农村的知识分子:
费孝通 江村经济
知识分子费孝通
从1936年到2002年,在66年的时光中,费孝通对江村(即开弦弓村)进行了多达26次的深入访问,从《江村经济》到《乡土中国》,他通过一篇篇震撼世界的学术论文,让世界知道了江村这个地处中国江苏省东南一隅的普通江南小村,也树立了费氏社会学的国际权威地位。26次访问,让费孝通见证了江村跨世纪的沧桑巨变;26次访问,也让江村有机会见证一个真实的大学者。[详细]
梁漱溟:改造农村 开发民智
1927年,梁漱溟前往广东开展乡治教育,决定开办一个乡治讲习所,培养一批从事乡治的人才,希望以教育的方式完成乡村建设。次年4月,他还向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递交了《请办乡治讲习所建议书》,但迟迟没有得到答复,开办乡治讲习所的设想落空。1929年春,梁漱溟离开广州,“带了一帮人从南到北”,开始了一场以乡建运动为主题的考察之旅。
当时,乡村建设运动蔚然成风,全国乡建机构和团体达600个之多,数个地方的乡建活动规模较大、影响空前,有识之士热情奔走,积极行动,以求救活农村,复兴农村。最初,国民政府只是袖手旁观,乡建运动风起云涌之际,南京国民政府后来也以官方姿态直接或间接参与类似活动。马勇表示,这要注意到当时国民政府的政治背景,他们希望有不同的尝试,寻找出路,因此对各个省的发展模式并没有规范。这自然给知识分子提供了绝佳机会。[详细]
温铁军 新乡村试验
温铁军:1951年生。经济管理学博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现为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2003年在河北省定州市翟城村进行乡村建设试验。
这里是河北省定州市的翟城村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的一个教室,这些唱歌的人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他们费尽周折并且自己花钱来到这里学习,我们摄制组刚到乡村建设学院拍摄时并没有出现期望中可以看到的培训农业科技知识的场面,教室里充满了歌声,唱歌是他们每天都必须经历的生活内容,唱歌和乡村建设有什么联系?它的背后有什么样的目的和意义?[详细]
袁天鹏 罗伯特议事规则
罗伯特议事规则是美国最广受欢迎的议事规则典范,它所代表的智力规则与决策流程,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组织治理与议事规则的蓝本,1876年由美国人亨利·马丁·罗伯特将军(1837-1923)在总结英国议会、美国国会、市政委员会及民间社团的经验基础上推出,蕴涵着丰富的理念,包括:法治、民主、权利保护、权力制衡、程序正当、程序性竞争、自由与制约、效率与公平。
袁天鹏1998年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次年到美国阿拉斯加大学留学,其间,他在参加“学生议会”过程中,读到了《罗伯特议事规则》。2005年冬天,已经回国自办公司两年的袁天鹏重读《罗伯特议事规则》。他找到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议事规则》,并在前言当中看到,孙中山曾经翻译编写过这个议事规则,并且给它起名叫做《民权初步》。
2008年5月,经过作家寇延丁的牵线搭桥,袁天鹏和杨云标结识,他们准备在南塘村实施议事规则推广的项目。[详细]
卢安克 “洋雷锋”德国志愿者
“洋雷锋”德国志愿者卢安克和他的学生们
在村民眼中,他是一个不吃肉、不喝酒,给学生们上课不用课本,也不要报酬的怪人;在孩子们眼中,他是最好的朋友、老师,是可以一起爬树、在泥里打滚的玩伴;在许多人看来,卢安克就像白求恩一样,是能够感动中国的“洋雷锋”,是很多人的偶像;在他自己看来,他与其他人一样普通,只是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就是卢安克,一个在中国广西山区义务支教10年的德国志愿者。[详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