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牧民“转场”:从牛驮马背到机动车相随【2】

2013年10月06日11:28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牧民“转场”:从牛驮马背到机动车相随

  “以前出发前,需要带1000斤左右的牛粪,得用四头牦牛来驮运。”索南才让的妻子尕拉说,牛粪是转场路上的燃料,烧火、做饭、取暖都离不开,重要性自不用说。但装牛粪却是个力气活,每次装卸要花去1个半小时,这也让尕拉欷歔不已,如今,轻便易燃的煤气罐早已取带了笨重的牛粪坨。

  掀开索南家蓝色拖拉机上的塑料布,除了毡片、食物等生活用品外,太阳能电源、一台电视、60升的冰箱格外“稀罕”,这是中国实施“金太阳工程”“草原新帐篷工程”等多项旨在改善偏远牧区生活条件的项目中发放的。

  索南才让说,过去在夏季草场漫长的三个月时间里,煤油灯和蜡烛只有来客人时才点上。如果提前用完了,一家人就摸黑吃饭、喝茶,所以称作“黑帐篷”。

  “夏天晚上坐在帐房外,天上星星很多,星星眨一下眼睛,我就眨一下眼睛。”索南才让的小女儿叶忠回忆起过去的寂寥时说,现在太阳能电池里的电用也用不完,能玩手机游戏,能看40多个频道的电视,一家人围在一起喝茶、聊天、唱歌,“黑帐篷”里的欢乐说不完。

  最让索南才让津津乐道的是一台红色的小冰箱。高原牧民多喜肉食补充体力,而夏季气温高肉类不易储存,风干肉便应运而生,几乎家家户户帐篷上都挂着大小不一的肉块。

  “冬天时更难,我们就拿牛粪垒个小窝,把肉装在羊肚子里塞进去,放在帐篷外面,每次吃时冻得邦邦硬。”索南才让笑着说,如今有了电冰箱,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肉和蔬菜了。

  金秋时节,祁连山下的湟嘉公路上每隔几十米就能看到赶着牛羊转场的队伍,云朵在视野前方变幻形状,东西移走。天空苍茫,大地无尽,肥美的草原赋予牧民原始的财富,飞速发展的经济让古老的民族融入现代生活中。

  暮色逐渐降临,索南才让一家开始拆卸包裹,搭帐篷,起灶台……明天清晨,他们将再次起程,返回已离开数月的冬春草场。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