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的留学人才回流高潮即将来临
《国际人才蓝皮书》分析,近年来,中国留学人员呈现加速回国的态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留学人员回国人数不断增加。1978-2012年,我国留学回国人数累计为109.13万。2009年回国人数首次突破10万人,比前一年增加50%以上。近五年回国的留学人员达到近80万人,接近前30年的3倍。特别是2012年,留学人员回国数量达到27.29万人,同比增长46.56%。专家说,由于近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目前对留学生的政策更趋向于留下优秀的有潜质的留学生,加大了留学生留在留学国的难度,有意愿回国的留学生比例大幅增加。近年来,中国出国留学生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金融危机以来,这些国家经济复苏缓慢、新增就业机会有限以及出于社会地位等方面因素的考虑,许多留学生也因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和合理的定位而产生回国的念头。当然,有更多的留学生愿意回国也印证了中国已经逐渐进入人才回流国家这一观点。虽然目前中国还处在留学赤字的阶段,但随着回流成为更多留学生的选择,未来几年,中国或许会迎来留学回国人员比出国留学人员多的回国高潮。
(三)低龄留学生优质化趋势明显
《国际人才蓝皮书》认为,在强大的留学潮的带动下,低龄留学开始急剧升温。2011-2012学年,我国留学美国的本科生增长率为31%,占我国留美学生的38.4%,留美本科生已经接近赴美读研究生人数(45.6%)。根据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对北京某5所中学出国留学情况的抽样调查,近三年,高中生出国留学的人数和留学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都有所上升,出国留学人数从2010年的215人上升到2012年385人,占当年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从2010年的9.28%提高到2012年的15.74%。同时,低龄留学生的优质化趋势十分明显,出国留学的学生中三分之二以上成绩十分优秀,是班上的尖子生。有68.25%的学生出国前成绩在班中排名为前25%,排名前50%的占89.8%。只有10.2%的学生学习成绩在班级排名为50%以后。低龄留学生优质化,反映出我国青少年人才流失的严峻趋势。
(四)文化差异、学习压力、孤独感是青少年留学生的障碍
《国际人才蓝皮书》强调,青少年留学生在适应期内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文化差异,大约65.1%的学生认为这是他们适应期内主要面对的问题。此外,由于在国内缺乏相应的高等教育训练、学习外语时间相对较短等原因,学业压力大和语言困难也是青少年留学生面临的主要障碍,认同比例分别为55.2%和43.2%。由于青少年留学生没有离开过父母,缺乏独立生活和学习的经验,情感问题也是适应期内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有44.9%的学生在适应期内感到孤独,28.2%的学生经常想家,16.3%的学生感到找不到平台与同学、老师交流。此外,有12.5%和10.2%的学生在适应期内还会面临人身安全和经济困难问题。同时,低龄留学生观念不成熟,缺乏是非分辨能力,很容易被西方文化同化,对国家和本民族的认同感可能会减少,难以找到归属感。超过55%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大,这个调研结果反映了国内家长的误区,国内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国外读高中或大学,可以绕开各种中考、高考等,其实不然,在国外学业也很重。感到孤独,是所有留学生在国外都可能遇到的问题。调研发现,44.9%的低龄留学生表示在留学过程中感到孤独。如果这一时期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和心理疏导,则有可能影响其心理成长,也可能对性格发展有影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