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红山路“曹后村”公交站。记者万程鹏摄
这两天,网友“老家在顾楼”在“西祠胡同”论坛发帖反映,南京红山路一线的公交站台被设计得非常狭窄,只能容一人站立,前靠机动车道,后贴非机动车道,被市民戏称为“平衡木”站台。
“平衡木”站台存安全隐患
21日上午,记者乘坐22路来到红山路上的第一个公交站“曹后村”站实地调查。果然如网友所言,较之于普通的公交站台1.5到2米的宽度,“曹后村”站台显得十分“袖珍”,平均宽度约40至50厘米,仅可容一人站立。站台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高度在40厘米左右,要踏两级台阶才能上到站台,对于着急赶车的老人和孩子来说,非常不便。整个站台看上去就像是个狭长的小高台,前靠机动车道,后贴非机动车道,行走在上面要小心失足跌落,被形容成“平衡木”十分贴切。
记者从“曹后村”公交站出发,沿着红山路一线,经过“中北巴士公司”、“红山森林动物园”、“十字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4个公交站台,发现5个站台都是“平衡木”式的。
站台旁受访乘客告诉记者,“平时不注意的话,很容易踩空落下去,特别是下雨天更觉得危险。”在十字街站等车的王娟女士告诉记者她之前就曾经摔过跤,有一次下大雨,为了躲避过往车辆溅起的积水,她下意识地想往后靠,却忘记了站台后面的台阶,结果狠狠摔了一跤,从那以后她都是站在人行道上等车。
此外,站台上面的站牌为了适应狭长的“造型”,都是沿着站台横向排列,想看站牌的乘客必须站到机动车道上或者非机动车道上才能看到,显然很不安全。
红山路拓宽改造后才“瘦身”
据南京市客管处介绍,市区的公交站台选址时,一般会选择在道路分隔带宽度大于1.75米或人行道宽度大于2.5米的路段上建设。而上海市市政工程研究院道路交通研究中心发表的《公交停靠站站台尺寸的研究》一文,其推荐的侧式公交站台宽度为2.5米,岛式公交站台宽度为3.5米。据此标准,南京红山路“十字街”站台确实纤细得有点过分了。
红山路所属的南京市栖霞区城管局市政管理所顾所长说,“十字街”站台以前不是这样的,是近年红山路拓宽改造后才“瘦身”的。“城管部门只负责道路建成移交后的管养,而站台管养则不是城管的事。”
南京市客运管理处办公室负责人称,作为古城,南京道路资源紧缺,虽然也想搞港湾式站台,但是建设有限制,只能因地制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