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改革可以有效推动和带动全面改革
蔡礼强认为,全面深化改革,不仅着眼于某一个方面的改革。改革开放前30年,更多着眼于经济体制改革,对社会体制改革、对政府自身的改革重视得不够,相应带来了社会体制建设滞后,政府自身的职能定位不科学、不到位,这些因素都是改革过渡着眼于某一方面而导致的。这次蓝皮书报告里面提出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政府改革可以有效推动和带动全面改革。
“比如经济体制改革,取决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的定位,政府对企业的干预过多,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调整,社会体制的改革,也要调整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所以,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认为政府改革,它起到一个关键和突破作用,也就是说,只有政府改革深入了,到位了,其他领域的改革,才能够到位,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蔡礼强说。
蔡礼强指出,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中间,民间组织都起到至关重要的支撑和基础作用。也就是说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如果没有比较发达的行业协会、商会等这些中介组织发挥作用的话,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完善,应该说它是不可能到位的。在这种情况下,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间,应该认识到民间组织发挥的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所以,应该采取更大的力度,更多的政策措施来促进民间组织的发展。
蔡礼强认为,应该说社会力量在自我管理方面已经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总体来讲,作用发挥得还远远不够,也就是社会自治的能力还比较弱小,老百姓包括政府自己遇到问题还习惯于找政府,依赖于政府。这种心理、理念的转变、观念的调整需要一个过程。同时,社会能够有效的自我治理也需要一个过程,也就是说政府要放手让社会自我治理,社会自我能力的提升和能自立的机会和条件是高度相关的,以前政府管理得过多,社会自治的这样一种基础比较薄弱,所以相应的社会自治的力量不是很强大。要让社会发挥有效的社会治理作用,首先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以前对社会干预过多、管理过多的状况要改变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能促进社会自治力量不断提升。
蔡礼强表示,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民间组织的发展也是一个高度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今年政府职能转变的力度很大,政府把自己的一些服务性、技术性和实务性的工作转移给民间组织来承担,政府在转移职能的过程中间就给我们民间组织带来了一个发展的空间。以前民间组织生存空间很小,职能转变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在转变职能的过程中间,政府采用购买服务、一些资金支持等措施,来扶持民间组织。也就是说,给民间组织带来很多发展资源,同时也给民间组织提供了更好的成长的这样一种机遇。应该说,职能转变对民间组织的发展来讲至关重要。但是,政府职能转变,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是要转得出,但是从民间组织的角度来看,还有它能不能接得住的问题。现在很多地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间,政府也下决心,要把一些职能转变出来,但是在转变过程中发现,没有有专业化的、有一定能力的,治理水平比较高的、管理比较规范的社会组织来承接。
“比如今年到某一个地方去调研过程中就发现,有一个地方拿出了很多钱采取购买服务,但是采取购买服务,招标公告发布出来以后,就发现他们当地没有相应条件和能力的社会组织来承接,这就是我们职能转变过程中的问题。政府职能转变要有能够接得住的、能够承接职能的这样一些社会组织,这对社会组织的专业化能力、治理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我们职能转变的过程应该同步加大,对民间组织培育扶持的力度,同时推进才能有效地推。不能因为当前可能有些人认为民间组织力量还比较弱小,专业化能力还比较低,就不转变职能了,这样的话,它也制约和影响民间组织的发展。”蔡礼强说。
蔡礼强还指出,职能转变也是一个有序推进的过程,不是一下子把很多职能全部转变出去了,而是通过有序的一步一步的,先把一些辅助的职能转移给社会组织,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转变职能,同时起到培育扶持民间组织发展的一个作用,所以这样一个关系,同步推进,良性互动,这样就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也有利于民间组织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