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海娜号1121名滞留旅客回国 邮轮最快今日回国(图)【3】

2013年09月16日07:06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海娜号1121名滞留旅客回国 邮轮最快今日回国(图)

  刘家祥说,看到国家出面解决,尽管心里有底能安全回国了,但对于申请扣船的沙钢船务公司还是不理解。“你可以打官司告企业,跟我们旅客有什么关系。”他说。14日晚上,海航方面安排旅客次日乘大巴到机场。归国在即,很多人凌晨很晚才睡。

  张女士说,15日,很早就有大巴车把旅客接到机场,大家翘首以盼从北京飞来的航班。

  “一下飞机,打开手机看到大家的评价各有不同。”张女士说,虽然没有按原计划完成旅行,遇上了突发事件,她的个人观点是,“海娜号”还是给她留下不错的印象。

  多名受访旅客表示,对于海航方面的应急处理和赔偿方案都比较满意,但是对扣船的行为感到很不满。“旅客是最无辜的,自己国家就能解决的事,怎么起诉都行,但要想想这么多旅客在船上。”张女士说。

  □沙钢反应

  我们申请意在扣船而非乘客

  昨天,申请扣船的沙钢船务发表声明,称其是一家于2004年在香港注册的航运公司,当时江苏沙钢集团下属企业沙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拥有沙钢船务51%的股权,后于2008年、2012年两次股权重组后,沙钢集团(包括其子公司)已不再拥有沙钢船务的股权,即沙钢船务不再是沙钢集团旗下企业。

  沙钢船务对“海娜号”被韩国济州地方法院扣押而造成1659名游客滞留济州岛所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并强调“公司申请的是扣押邮轮,而不是扣留游客”。沙钢船务表示,如海航旅业不愿承担对旅客应有补偿,沙钢船务愿意先行垫付旅客返回国内的交通费用。

  沙钢船务在声明中披露了其与海航之间的经济纠纷:2008年8月6日,沙钢船务与海航集团下属公司大新华轮船有限公司签订租船协议,沙钢船务出租一条好望角型巨轮给大新华公司,海航集团为大新华公司出具了担保函,该轮于2010年4月20日交给大新华公司,但大新华公司于2010年12月起就拖欠直至停付租金。

  沙钢船务称,鉴于上述情况,其根据合同约定,向英国伦敦仲裁庭提交了仲裁申请。2012年11月2日,仲裁庭裁决大新华公司须支付沙钢船务5837.57万美元(不包括利息及律师费用等约700多万美元)。同时,沙钢船务向英国高等法院提出了要求海航集团履行担保义务的诉讼。

  沙钢船务还披露,大新华公司因拖欠多方租金已在香港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因此,海航集团作为担保人必须履行担保责任。沙钢船务为此多次同海航集团沟通,要求其依法履行担保责任,但海航集团拒不履行,沙钢船务不得不在全球范围内追索海航集团资产,8月底向韩国济州地方法院提交了扣押海航集团资产的申请。

  沙钢船务总经理张洁昨晚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沙钢船务是一家贸易商,作为大新华轮船公司和船东之间的中间商,在2008年航运周期较好时,大新华轮船高价签下中长期租船协议,然而此后航运市场低迷,大新华轮船一直拖延支付租金,沙钢船务数年为其垫付,资金压力巨大,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决定扣船。此次并不是沙钢第一次扣押海航的船,2011年11月和2012年沙钢曾分别在印度和南非扣押过海航一艘散货船和一艘油轮,当时的解决方案是海航还清了所欠沙钢船务的钱款,但是此后海航又开始拖欠租金。

  □延伸阅读

  海航快速扩张背后的资金隐忧

  1988年,海南正式建省,当时的海南省省长找到曾是民航局官员的陈峰,迫切希望海南建立自己的航空公司。资金、航线等各种资源的匮乏,令海航创始人从一开始就学会抓住一切政策资源。1992年,中央批准在部分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改造,海南省航空公司主动向省政府提出申请。1993年,海南省航空公司与17家法人单位作为发起人,定向募集2.5亿元,通过股份改造,成为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海航集团已经成为海南省的纳税大户和支柱企业,在2003年“非典”和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海南省政府曾两次向亏损的海航集团注资15亿元。

  海航特殊的“身世”以及它和地方政府的暧昧关系时常让人误以为这是一家财大气粗的国企,今年4月底,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却表示,海航集团其实已经成为一家民营企业,股权结构基本上是7个创始人再加上少量的境外投资者。

  2000年海航集团成立后不久,中国航空业迎来第一次重组浪潮,为了不被国有三大航空公司“吃掉”,海航集团毅然出岛大肆并购。从2002年开始的一年多时间里,海航集团先后收购重组长安航空、中国新华航空、山西航空和海口美兰机场,一跃成为中国第四大航空公司。

  由于“非典”时期巨亏上十亿元人民币,为避免业务单一造成亏损过大,海航集团从此逐步走上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多元化发展道路,目前拥有航空、旅业、实业、物流、资本5大业务板块,子公司总数超过500家。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和欧美债务危机,导致欧美发达国家经济举步维艰,被迫进行战略性产业调整,海航集团在这一年的扩张变得“激进”起来,比如投资2700万美元收购土耳其ACT货运航空公司,斥资11.5亿美元收购世界第四大集装箱租赁公司GESEACO(后更名为SEACO)100%股权,成为当年全球最大并购案之一。

  海航并购的钱从哪里来?其经典“吸金”模式被分析人士总结为:融资、扩张、上市;再融资、再扩张、再造资本运作平台。其中资产与股权抵押、系统内资金流动、信托与基金融资、银行贷款等方式更是令人眼花缭乱,海航也因此常常被质疑是“借新债偿旧债”。

  然而,2008年后,全球航运业走入熊市,海航旗下的物流产业,特别是其中的航运业务连续出现亏损,融资难度大大增加。而此次扣船事件的实际当事人大新华轮船公司,正是属于海航旗下物流板块大新华物流下属公司。陈峰曾透露,为了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海航集团内部进行了大规模的“关停并转”,自2011年7月到今年年中,已累计关停并转企业超过230家。

  不过,海航内部的大力整治未能挽救其航运业务,尤其在2011年后,大新华物流频频出现延付租金的情况,例如大新华物流在航运高峰时期租下干散货船,由于此前签订的租金太高,而目前的运价太低,很多合同一执行就亏损,根本无法履行。去年年初,包括大新华物流前董事长贾鸿祥在内的21名高管被海航集团分别处以记大过、撤裁、降职、减薪等处分,原因是航线扩张导致经营亏损。

  京华时报记者廖丰 李显峰综合新华社报道

(来源:京华时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