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人在江湖不得不送? 如何解开教师节送礼“结”

2013年09月06日08:52    来源:华声在线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人在江湖不得不送? 如何解开教师节送礼“结”

  [华声在线导读]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收受学生礼物、有偿补课……这些行为今后都将被列人师德禁行行为的“红线”。记者昨天从教育部获悉,《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即将公布征求意见稿,教师违反职业道德严重可开除。而现在教师节临近,该不该给老师送一份礼物表达心意,送什么、怎么送,成为这几日不少学生和家长纠结的话题。有媒体报道,今年的教师节,购物卡、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奢侈品纷纷现身送礼清单,不少家长坦言,“人在江湖,不得不送”。

[新闻解读]

  调查

  教师节送不送礼 家长老师都纠结

  文/房延彦

  对中国人来说,逢年过节给想感谢的人送礼就像是一种习俗,教师节也不例外。很多学生家长会选择在教师节前后给老师送礼物,所送礼物由最初的只是想表达感谢之心的贺卡、鲜花,已转变为现在的购物卡、现金等。而且现在家长送老师礼品,已经不是简单的感谢老师,而是有些变相贿赂的感觉,讨好老师对孩子好些。一定程度上,教师节已经快要成了给老师的“送礼节”。

  【家长】

  不想给老师送礼,又担心对孩子不好

  老师过节,家长也很纠结。王女士说:“其实我不想给老师送礼,但听说现在大家都送,我就怕不送的话,老师会对孩子不好,我也属于被逼无奈啊。”

  家长程先生的女儿6岁上小学一年级,正在犹豫是否给老师送礼。程先生说:“作为家长,其实大家都知道给老师送礼的风气非常不好,而且老师为人师表,也本不该收受家长的礼金,可现在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给老师送礼了,老师上课可能会多叫孩子几次,孩子可能会有个比较好的座位,家长心里可能就踏实了。”

  【老师】

  收学生家长礼品,心里很纠结

  对于家长送礼,校方、老师又是怎样看待的?昨日,记者试图采访几位小学和初中的老师,多数老师不愿对此发表看法。

  一位40多岁的小学老师说,家长给老师送礼品,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老师的物质生活水平,“不过从身为教师的精神层面来说,这是对老师这个职业的玷污”。这位老师坦言,她曾收过家长送的礼品,但在收了之后,她心里也很纠结:“不对人家孩子好点儿,好像有些不好意思,特别关照这样的孩子了,又是对其他孩子的不公平。”最后,为了让自己心里舒服些,这位老师对学生依然基本同样对待,对曾给她送过礼品的家长,她则从家长应该如何做的角度进行相应的指导。在那之后,这位老师对于家长所送礼品,基本都拒绝了。

  一位已经退休的老师李阿姨说:“老师更希望得到的是学生和家长的肯定、尊重,家长不必非得送什么贵重的礼品,可以送些比较用心的小礼物,比如让孩子亲手做个贺卡等等。”

  一所比较知名的初中校长说:“从学校的角度,对于老师收家长的礼品,态度当然是坚决制止,我们如果发现有这样的现象,也会对老师采取相应的处罚。”

  吐槽

  教师节“人在江湖,不得不送”?

  文/陈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师节向含辛茹苦的老师表达一份感恩之情,合情亦合理。但是,节节攀升的送礼行情又让教师节的“感恩”情怀变了味道。家长送礼的轻重成为学生间攀比的谈资,送礼者趾高气扬,不送者灰头土脸,“潜规则”成了校园里的“明规则”,铜臭味让“一方净土”受到玷污。

  “不敢不送”,折射出家长对手握教育资源者的畏惧心理,也不外乎希望通过“送礼”使孩子得到特殊照顾的功利主义思想,但对多数老师而言,最希望收到的礼物却是“孩子的微笑和进步”,豪华的送礼清单让单纯的师生关系演变成赤裸裸的交易,其中的信息不对称也令人沉思。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教师的职业准则和处世道德。在传道授业之余,以自身之清正示范于学生,亦是“教师”一词的应有之义。校园是进入社会的排练场,倘若家长对老师大行送礼之道,教师借节庆笑纳豪礼,难免会对处在人生关键期的学生内心产生负面的“投射”,使其人生观、价值观发生“跑偏”。

  尊师重道重在平时,而非教师节时的“突击表达”,古时程门立雪的典故,源自学子对为师者发自内心的尊重,一言不发却足以流传千古。如果教师节成了“送礼节”,送出一份厚礼,却失掉一份相互间的尊重,对教师和家长而言,不啻为一场“双输”的交易。

  (原标题:人在江湖不得不送? 如何解开教师节送礼“结”)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