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人在江湖不得不送? 如何解开教师节送礼“结”【2】

2013年09月06日08:52    来源:华声在线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人在江湖不得不送? 如何解开教师节送礼“结”

提醒

  家长教师节送礼是砸老师“饭碗”

  文/毛开云

  教师节快到了,如何给老师送礼,又成为不少家长的劳心事。然而笔者要说的是,家长教师节送礼是砸老师“饭碗”。教师节不是非得给老师送礼不可,家长们大可不必为送礼之事劳心费神。

  无论教师法还是教育法,没有哪条法律规定,教师节一定要给老师送礼;无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没有哪位老师狮子大开口,教师节不送礼就要给孩子小鞋穿。既然如此,送礼不送礼家长何必太在意?“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如果家长心甘情愿,在教师节表示一点心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这本无可厚非;倘若在送礼方面挖空心思,那实在是枉费心机、自作多情。

  中央三令五申,遏制“节日腐败”;教育部拟出规定,划定师德“红线”——教师收受礼物,严重者可以开除;不少地方频发“禁令”,教师严禁收礼。换言之,教师节家长给老师送礼,是向老师传播庸俗,是给老师增添麻烦,是要砸老师的“饭碗”,是对老师落井下石,是在挑战纪律法规。

  家长不给老师送礼,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一个电话和短信的真诚问候,一条微信和微博的微笑表情,何尝不是给老师的最好礼物?唯有如此,才能建立新型健康的家校关系,才能增进和谐融洽的师生感情,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同时,这才是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学校培养孩子的光明正道,社会为孩子提供良好成长环境的应有之举。

  支招

  解开教师节送礼这个“结”

  文/蒋维祥

  临近教师节,家长们又开始热议教师节送礼问题,甚至有不少网友建议:不如把教师节改到暑假期间,这样,师生两不照面,就可以解开困扰教师和家长多年的“送礼纠结”。“把教师节改到暑假”当然并不现实,但从中却可以听出网友的抱怨情绪。教师节送不送礼,收不收礼,难道真的就解不开这个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是也,本与俗务楚河汉界。设立教师节,本意也是为了倡导社会尊师重教。然而,自从有了教师节,要不要给老师送礼,就成为家长解不开的迷惑,同样,如何谢绝家长的节礼也成为众多教师难解的心结。

  送者,其实也怕玷污了教师的清白之名,但又担心孩子被“另册”,笃信“油多不坏菜,礼多人不怪”,此为家长一“惑”。一位家长透露,她每年都给老师送购物券,以为挺尽心了,但后来听说,竟然有同学家长送的是LV手袋,“后来这个孩子确实得到更多关注,还有机会参加幼儿园表演,更受老师喜欢了。”有此镜鉴,给教师的礼物水涨船高,不得不追涨,此为家长二“惑”。而对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其实也很害怕家长的“送礼暗战”,面对花样百出的送礼方式和名目繁多的代币券卡,硬推软拒拼不过死缠烂打,甚是尴尬,尤其是面对学生的那份矛盾心理难以排解:俺这是在传啥道呢!

  虽然不是所有教师都明目张胆地收礼,但少数教师的行为“坏了一锅粥”的现状不能不让人担忧,不严加禁止,必将演化成一种人人“心中有,口中无”的潜规则。果如此,近者,会玷污教师本应有的圣洁之名;远者,将污染孩子最可贵的纯洁心灵,就离开了教师节的本义,且贻害无穷。在美国、韩国,也曾经有过教师收受家长礼物和接受家长吃请的阶段,但后来这种现象逐渐消减。据报道,在美国,老师不能接受家长或者学生请吃饭,一旦被抓到,很可能就被辞退,因为这将造成教师的偏袒行为,教育不公。在韩国,如果有中小学教师收受学生家长的红包,按数额大小将面临从行政警告到被开除的严厉处罚。最重要的是,这些规定都能得到严格执行。我们虽然也有类似规定,但是,鲜见有教师因此被警告、开除的,既然收礼者坦荡荡,势必造成未送者惶惶然,长此以往,焉不形成风气?因此,对于教师节收礼现象,必须下猛药整治才能解开这个结。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