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将在国际法等紧缺薄弱专业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于清凡)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生建学5日表示,经过10多年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已初具规模、学科专业结构逐步优化,正进入快速、平稳和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中国将在国际法等紧缺薄弱专业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教育部5日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情况。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或项目的活动,其属于公益性事业,其核心是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实质性教育教学合作。
日前,中外合作办学中最年轻的一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迎来了首届新生。其中,招入内地学生150名,国际生145名。不出国门读国际一流的纽约大学,这一“国内留学”模式,再次成为近期考生和家长热议话题。
中外合作办学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在中国象上海纽约大学这样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达1979个,在校生总数约55万人,高等教育阶段毕业生超过150万人。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生建学副司长表示,从高校情况看,中外合作办学已初具规模,学科专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
“全国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的高校有577所,占全国高校总数的21%。‘985工程’、‘211工程’高水平大学举办项目占项目总数的16%。这些院校已成为中外合作办学的主力。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涉及11个学科,初步改变了以往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局面,没有出现过度扎堆、比例失调和敏感专业等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