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一只“癞蛤蟆”炒热互联网 拿什么保卫你我的汉字【3】

2013年08月28日08:29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一只“癞蛤蟆”炒热互联网 拿什么保卫你我的汉字

  在《读字》一书的作者聂晖看来,汉字听写类电视节目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让人们发现,原来自己对汉字如此陌生。给《汉字英雄》年轻的工作人员培训时,她特别强调,不能只重视汉字的书写正确,还要融入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文化故事。

  这位作家以“人”字为例,正面站立的人是“大”,侧面站立的人是“人”和“身”,弯腰俯身的人是“勹”,跪坐的人是“女”。这些小故事让在场的年轻人很受触动。

  “手写在短时间内不会被取代。”聂晖说,“在此之前,硬笔代替毛笔,就交流而言是省事了,但字的造型、书法的笔法、墨法损失了。”

  24岁的袁远曾多年临摹颜真卿的字帖,后来,圆珠笔和自动铅笔开始流行,很多人放弃了钢笔和木杆铅笔。可圆珠笔和自动铅笔写出来的字没有棱角、没有力道,“字写得像狗爬”,最后她又用回钢笔。

  考进重点高中后,袁远的父母特地送了一支一百多块钱的英雄牌钢笔,鼓励女儿多练字。几年后,读研究生时,她偶然从新闻里听到,这家老牌钢笔厂已经被收购了。

  “之所以误读、误写、误以为是,其深刻的心理因素是我们对于认字这件事想得太简单”

  去台湾交流学习时,袁远参观了藏在台北车站附近小巷里的日星铸字行,里面密密麻麻、数以万计的铅字块让这个大陆交换生感到震撼。

  这家孤独的铸字行见证着台湾印刷业的兴衰。她在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数字:台湾的铸字行从1985年的5万家,到1995年的5000家,2000年全台最大的铸字行宣布关闭,如今,日星铸字行是台湾最后一家铅活字印刷行。

  “汉字是有温度的,更是有温情的。”铅字行老板摩挲着一块块铅字对参观者说。

  在汉字同样受到电子化冲击的台湾,人们的一个做法是,让汉字和孩子们亲密接触,并且变得好玩起来。高雄举办的“好玩汉字节”上,袁远看到了一把“土”字形的座椅,两个人分别坐在椅子两侧,就可以构成一个“坐”字。孩子们还可以用七巧板在墙上拼贴汉字。

  一名观众在留言板上写道:“虽然文字的书写是以平面、直线的形式呈现,但认字、写字的过程中蕴藏着不同空间层次的趣味,那便是联想的思维空间和它背后丰富的汉文化。”

  回到大陆,看到电视上的汉字听写节目和提笔忘字的新闻后,这个中文系女生想起台湾作家张大春曾经写的一句话:“之所以误读、误写、误以为是,其深刻的心理因素是我们对于认字这件事想得太简单。”

  “学写汉字可不是简单地为了不写错别字,而是与文化养成、知识学习甚至认知训练息息相关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李明洁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汉民族文化信息。”

  如今,保卫汉字的工作才刚开始。毛笔和硬笔课进了中小学校园;小学语文“新课标”删去了“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防止被误读为可用电脑打字替代汉字书写。

  电视屏幕上,一个初二年级的小姑娘气定神闲地写出“踆乌”这个生僻词。《山海经》中出现过的三足乌引起后台一片欢呼。“这是赛给成人看的。”关正文强调,“当一个孩子写对一个很难的字时,不是应试教育的胜利,而是对文字传承的象征。”

  不过,小姑娘书写出传统的地方,是在一架电子操作台上,上面还印着节目冠名商的标志,那是一家电子词典生厂商。

(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