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治理攻坚思路日渐清晰【3】--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本网原创

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治理攻坚思路日渐清晰【3】

2013年08月22日10:57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手机看新闻

治理地方债进入攻坚期

地方政府巨额存量尽管还未摸清,但化解债务却是下一步努力方向,如何化解一直未有定论。此前,中国政府对地方债的治理,一般停留在增量层面,加大对各类融资渠道的整顿;而在面对存量债务压力时,多采取贷款展期等方式,将偿债期往后拖延。

今年7月,国务院发布金融“国十条”后,中国治理存量地方债的思路日渐清晰,要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自此之后,有关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转让的消息频传。

有报道称,一些债务压力较大的地方政府已经开始牵头组建地方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此次地方政府牵头组建地方版AMC,也是希望能借助AMC、资产证券化这些金融杠杆,减轻地方政府的负担。

安邦咨询研究团队指出,中国监管层放开对省级政府成立AMC的管制,是依循“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的思路,希望把不良资产处理的压力分解到各个地方。今后存量地方债务的清理,涉及到的主要是地方性的金融机构,比如城商行及农商行等。

一种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地方债问题虽不致命,但的确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地方政府牵头设立地方版AMC公司,标志着中国治理地方债进入了攻坚期,将在化解存量债务方面作出努力。

“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必须短期举措和长期策略相结合,综合治理。”向松祚提出,坚决遏制地方政府追求短期GDP增速的“政绩冲动”,将发展战略彻底转向增长模式和发展方式转换,防止地方政府以新型城镇化为名,继续大搞低效率和无效率的投资项目。

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需要进一步明确划分和匹配。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权责划分。推进多层次债券市场和金融市场发展,为地方政府自主发债、自担风险、拓宽地方政府公开透明融资渠道创造条件。此外,深化银行和金融业改革,真正做到让市场监督银行和金融企业的经营活动,避免一些银行和金融机构不计成本和风险给地方政府融资。还要探讨相关法规和办法,为可能出现的地方政府赖债违约和破产倒闭做准备。

最后,应尽快完善立法,将地方政府全部收支纳入全预算管理,地方人大切实起到监督政府“钱袋子”的神圣职责,减少和杜绝政府官员瞎决策、乱投资、个人一支笔、独断专行乃至贪污腐败、官商勾结等各种怪象,确保人民的“血汗钱”真正用之于民。

 

分享到:
(责编:贾玥、段欣毅)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