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2009年以来,地方债问题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到底地方政府债务可否会引发金融危机?审计署外交外事审计局局长马晓方今年6月在人民网访谈时透露,我们必须看到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隐患。
马晓方认为,地方债务偿还过度依赖土地收入,高速公路、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债务规模增长快、偿债压力大、借新还旧率高;一些地方通过信托、BT(建设-移交)和违规集资等方式变相融资问题突出,隐蔽性强、筹资成本高,蕴含新的风险隐患;融资平台公司退出管理不到位,部分融资平台公司资产质量较差、偿债能力不强;一些地方还存在违规担保、违规融资、改变债务资金用途、债务资金闲置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方债务和融资平台贷款的绝大多数抵押或质押皆依赖政府掌控的土地财政收入。随着房地产调控日益严厉,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的势头终将结束。今年部分二三线城市已经出现住房供大于求、房价大幅下降、土地流拍等房地产开始陷入低迷的苗头。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政府债务担保将难以为继,风险必然逐渐显现。依照目前发展趋势看,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将面临财政入不敷出、赤字持续扩大的困境。从债务余额、债务增速、债务结构和偿债能力等多方面动态综合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比目前的静态估算结果要高。
但是向松祚也表示,即使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地方债务和融资平台贷款出现违约、形成不良贷款,地方债务风险总体还是在可控范围之内,造成“中国式的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的概率仍然很低。因为,即使按照最高估计,中国地方债务总额亦不到GDP的50%。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报告称,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占GDP比例已接近50%,IMF使用的是宽口径估算数据。有市场人士对地方债务的最高估计达到23万亿元,亦不到GDP的50%。从国际比较看,负债规模还没有达到危险水平,尽管已经非常接近。此外,地方政府债务总体偿债能力还比较强,所以不用担心出现所谓的“金融危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