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先锋)
新华网北京8月22日电(张玉清 黄书波 肖海洪)地上的石头叫石头,天上的石头却叫星星。
试飞员梁万俊说这话时,正在接受媒体采访。因为驾驶空中停车的枭龙从21公里外迫降到机场,他创造了奇迹。
“其实,试飞员就是普通人,只是因为工作特殊,让我们显得不普通。”梁万俊表达很谦虚,却透着对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者”职业的热爱。
蓝天总在召唤
对于试飞了3型歼-7系列飞机的余明文来说,“歼-7”早已成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曾3次面临停飞“死刑”的余明文,重返蓝天后更加忘我飞行:歼击机加装航空炸弹课目,飞!空中单发停车课目,飞……
别人叫他“余大胆”。余明文却说:“谁不珍惜生命,但这个世界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余明文忘不了,1982年歼-7改进型飞机研讨会,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谢光通报——西方某权威机构断言,中国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前3个实现没有问题,国防现代化尤其是空军现代化是不可能的。
所有航空人,都憋了一口气。
60多年来,一代代空军试飞员,始终把强国梦想化作试剑苍穹的不竭动力,用智慧和勇气趟过一片片“蓝天雷阵”:徐勇凌,飞机发生故障跳伞后全身十几处骨折,几个月后重返蓝天;王文江,驾驶因故障浓烟滚滚的飞机落地后,喝口水又上了另一架飞机……
1988年12月,“飞豹”首飞。即便对自己的技术充满自信,曾25次把理论上无法挽回的飞机飞回来的“试飞英雄”黄炳新,对这架采用了数百项国内新技术飞机的风险也不敢低估。
上飞机前,黄炳新将一封短短的遗书留在了办公室抽屉里:“即使我牺牲了,为国防发展也值得;这里面的钱,是我死后交给组织的最后一次党费;家人不要给组织添任何麻烦。”
“飞豹”起飞后果然出现致命险情,黄炳新在仪表完全失灵的情况下,把飞机飞了回来。
事后,黄炳新说:“我不飞,别人也要飞。不冒险,国防现代化何时才能实现?”
风险,是弱者的绊脚石,却是强者的铺路砖。
张玉梅,新中国第一个女试飞员,安全飞行3000多小时。1984年,当张玉梅申请加入试飞员队伍时,几乎所有人劝她打消念头。
张玉梅毫不动摇:“中国试飞员没有女性是个遗憾。我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成为试飞员的张玉梅,不仅自己嫁给了试飞员,而且把女儿也嫁给了试飞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