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就爱他向往的蓝天
46岁的试飞员刘刚牺牲后,妻子张淑芳对刘刚的父母隐瞒了消息。
这一瞒,就是10年。
10年里,张淑芳含辛茹苦赡养双方老人,任劳任怨拉扯两个孩子,直至女儿刘冬梅和刘冬元追随父亲脚步走进军营。
刘刚的遗体已经无法找到。张淑芳就在骨灰盒里,放了一架飞机模型,“他生为飞行、死为飞行,就让飞机与他作伴”。
爱他,就要爱他向往的蓝天。几乎每一位试飞员的身后,都有这样一段动情的爱。
2003年2月,北京大学硕士孙雪与空军某飞行教员相识、相知、相爱于北京。
两年后,丈夫申请到部队交流,翱翔于南国的天空。
又3年后,梦寐以求驾驶最先进战机的丈夫,再次选择了有中国飞机城之称的陕西阎良,成为一名试飞员。
相聚的路,似乎渐行渐远。
“如果不能同时保全两个人的事业,那就让我一个人牺牲。”孙雪毅然放弃北京优厚的待遇,随军到了丈夫身边。从此,支持丈夫的试飞事业,成了这位知识女性的全部。
从首都北京到关中平原,孙雪说,她放弃的是繁华与喧嚣,收获的却是宁静与温馨。
生活,把这些原本需要呵护的女人,变成了独当一面的强者。
“苦,我们不怕,我们最担心的是天上的那个人。”试飞员丁三喜的妻子祈建兰说。
2006年,丁三喜试飞歼-11战机大过载试飞课目。相当于体重8倍的载荷重重压在丁三喜身上,几天下来,腰部以下被抗荷服勒出道道血痕……
这样的飞行,那段时间,丁三喜每天要经历多个架次,每个架次要重复10余遍动作……
“劝都不敢劝,怕他分心。”跟随丁三喜从华东到华南再辗转到西北的祈建兰说,能做的,就是查找航空医学资料;不能说的,是心里的担惊受怕。
梁万俊驾驶枭龙成功迫降的消息,妻子王文敏是在两个月后同事翻阅报纸时才知道的。
作为一名敬业的医务工作者,她此前几乎从不过问丈夫的飞行。
从报纸上读了丈夫的事迹,王文敏第一次感到强烈震惊:幸福的家庭,原来离不幸近在咫尺……
从此,和所有试飞员家属一样,王文敏关心起了只有飞行员才关心的专业术语:能见度、云底高度、失速、颤振……
每当空中传来战斗机的尖利呼啸,王文敏的心也飞到了天上……
(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