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黑龙江省简介【6】--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黑龙江省简介【6】

2013年08月08日12:43    来源:东北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黑龙江省简介

  1932年1月下旬,依兰镇守使兼24旅旅长李杜等人发起哈尔滨保卫战,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哈尔滨于2月5日沦陷。在此危难之际,中共中央和中共满洲省委及时地发表宣言,号召人民拿起武器,用民族战争驱逐日本侵略者。派出大批党团员奔赴东北各地,组建了十几支党直接领导的反Et游击队。其中在黑龙江境内的有巴彦、汤原、饶河、珠河、密山、海伦、宁安等反日游击队和反日同盟军、反日联合军,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局面。

  1933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了《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简称《一 二六指示信》)。东北各地党组织根据《一 二六指示信》精神,分别取消了红军游击队名称,相继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至第六军。1936年2月10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八一宣言》关于组建全国统一的抗日联军的建议,决定统一全东北抗日部队,将东北人民革命军改为“东北抗日联军”。从l936年2月开始至l937年12月,陆续将所领导的各抗日部队相继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l l个军中,有9个军转战在黑龙江境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上。1936年7月至l939年5月,为适应斗争形势发展需要,东北抗日联军各军按照其活动区域,先后组成3路军,分别归北满、吉东、南满三省省委领导,其中北满、吉东省委都在今黑龙江省境内。1940年1月,根据斗争形势变化,东北抗联部队实行整编,各路军以下实行支队建制,共组建12个支队。l941年,东北抗日斗争形势更加恶化,为保存实力,东北抗联大部相继越界,到苏联境内建立了南、北两个野营进行整-OIl。1942年8月1日,东北抗日联军在苏联边境小城伯力附近正式组成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亦称苏联远东红旗军第88独立特别旅或国际旅),全旅共有1000余名官兵。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垮台。从此,黑龙江在经受日本帝国主义14年蹂躏后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建的人民抗日武装,是东北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坚力量,在14年的艰苦岁月里,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谱写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铸就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

  抗战胜利后,黑龙江人民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支援全国解放,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在黑龙江地区先后建立了中共松江地区委员会、中共黑龙江地区委员会、中共佳木斯地区委员会、中共牡丹江地区委员会。l945年lO月1日,中共中央及中央军委决定将关内各解放区进入东北的部队和东北抗日联军合编,统称东北人民自治军。l l月16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北满分局在哈尔滨正式成立。不久,对中共黑龙江地区各省党组织进行了改组或重建,改称为中共黑龙江省委、中共嫩江省委、中共松江省委、中共合江省委、中共绥宁省委。同时,黑龙江地区成立了松江省政府、黑龙江省政府、嫩江省政府、合江省政府、绥宁省政府、哈尔滨市政府。l946年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随后,在黑龙江地区成立了嫩江军区、黑龙江军区、松江军区、合江军区、绥宁军区。

  东北根据地创建初期,我党首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日益严重的匪患,土匪活动猖獗,气焰十分嚣张。东北局提出了对土匪必须坚决彻底予以消灭的方针。北满分局所属各军区组成机动部队,对盘踞在各省的土匪展开大规模的清剿,取得一系列胜利。从1946年6月大规模剿匪开始,到1947年12月彻底肃清土匪,共剿灭土匪84000余人,以杨子荣为代表的1731名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解放军剿匪斗争的胜利,为保卫人民政权,建立稳固的东北根据地创造了良好环境。

  东北光复后,改革农村土地制度,解放农业生产力,发展农业成为建立东北根据地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从1946年2月起,黑龙江地区各省先后颁布了减租条例、租佃条例、租佃债息暂行条例,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至l946年末,黑龙江的土地改革取得重大胜利,5省共分土地1828万亩,257万人分到土地。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48年3月,黑龙江地区各省平分土地运动基本结束,土地改革胜利完成。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