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7月26日电(记者 张建)记者26日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获悉,架设在黑龙江省东宁县林业局辖区内的红外相机捕捉到一组野生东北豹活动的图像。这是世界自然基金会首次在黑龙江境内拍摄到东北豹的红外图片。
WWF和国家林业局猫科中心专家经分析认定这只东北豹为雄性成年豹。从相片中可以看出,这只东北豹矫健地跃过红外相机,留下其背影。
“这组红外影像印证了我们此前的判断,即东宁是东北豹的一个栖息地,”WWF东北项目办公室主任石全华说。
东北豹(属金钱豹东北亚种)是目前世界上最为濒危的大型猫科动物亚种之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极危物种,其野生数量远远低于东北虎。数据显示,全球野生东北豹数量极为稀少,只有50只左右,约为野生东北虎的十分之一。大部分野生东北豹生活在中俄边境地带。
事实上,虽然这是在黑龙江省第一次发现拍摄到野生东北豹,但在中国东北并非首次。在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区的汪清县,2011年8月24日北京师范大学冯利民博士在西南岔大北城拍摄到的东北豹照片;2011年9月19日世界自然基金会野外助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孙戈在西南岔大北城拍摄到的东北豹照片;2012年第三次发现野生东北豹的踪迹,科研人员通过架设的远红外相机拍下了一组10张的东北豹活动照片,拍摄地点为汪清林业局杜荒子林场北沙沟52和53林班交界处。
此外,2012年4月28日早8点30分左右,汪清县林业局天保中心工作人员李刚、李亚峰、赵洪生和兰家林场场长李建民在兰家林场28林班,现场目击一只东北豹穿道向大北城方向走去。
和东北豹一样,东北虎活动范围和频率逐步呈扩大趋势已经成为定论。
东北虎是世界十大濒危野生动物之一,目前仅存不到500只,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山林中。而中国野生东北虎数量不足20只,栖息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东部的长白山区。
国家林业局猫科研究中心副主任、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姜广顺认为,东北虎豹频现意味着领地的扩大,因此为东北虎豹加速重建生态系统成为当务之急,这样将对这些物种的繁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中俄加强东北虎豹保护是大势所趋,两国应该在具体合作细节上加快磋商,落实已经达成的相关保护协议。
为了加强对东北虎豹的监测和保护,今年五月以来,东宁县林业局与WWF、国家林业局猫科中心的科研人员在朝阳沟林场架设了23台红外相机。2012年冬季,黑龙江省启动野生东北豹保护监测项目,将在东部绥阳老爷岭以及张广才岭等地进行种群密度及分布调查。同时,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野生动物保护与狩猎局于今年6月在哈尔滨签署野生东北虎、东北豹保护合作协议,加快这些动物的中俄两国间跨境迁徙通道的建设。
据有关人士透露,《吉林省长白山东北虎、豹保护与栖息地恢复建设工程规划》已编制完成,工程规划总投资4.9亿元,保护与恢复东北虎栖息地面积120万公顷;在中俄、中朝边境,吉林省与黑龙江省交界处建立东北虎廊道10万公顷;实现野生东北虎、豹栖息数量分别在现有8-10只和8-11只的基础上翻一番。通过工程的实施,使东北虎、豹栖息地得到恢复,生存环境得到改善,种群得到发展,最终实现野生东北虎重返长白山。
“WWF将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加强合作,继续开展野生东北虎豹监测、反盗猎,以及宣传项目,同时促进中俄跨国东北虎豹保护合作,”石全华说。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