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17个孩子与家长的性教育夏令营【3】--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

记者观察:17个孩子与家长的性教育夏令营【3】

人民网记者 刘茸

2013年07月18日22:36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手机看新闻

分组讨论的孩子们。记者刘茸摄

争议:让孩子面对现实的“另一面”

夏令营课程的一个重头内容是面对性侵犯时的自我保护。方刚用情景角色扮演的方式教学:设定一个性侵犯的场景,由孩子扮演加害者、受害者和周围的人,由他们自己设想该怎么办。其中的一个场景在农村,双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被照看自己的远方亲戚侵犯。

缺乏表演经验的学生们演得很生涩,但他们的确设想了剧情的进展:正在午睡的孩子被亲戚性骚扰后醒来,正巧邻居发现了这一幕,于是一起谴责肇事亲戚,而亲戚态度蛮横,大家便报了警。

事后点评中,方刚问孩子们有没有考虑过,如果警察把亲戚带走了,这个没人照顾的孩子该怎么办?如果没有带走,这个孩子事后又会被亲戚如何对待?

“报警有时候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很多人在现实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顾虑,这种顾虑常常阻止了人们报警。”方刚说。

在整个夏令营中,这并不是唯一一次孩子们被要求面对“更复杂的现实”。第一天下午,课堂上放映了一部名为《熔炉》的韩国电影,它的背景是发生在韩国光州聋哑儿童学校一起真实的性侵案件。影片不仅基调沉重,还有一个令成年人也深感压抑的结局:由于大人们之间的“肮脏交易”,孩子们的官司输了,其中一个少年跟性侵自己的坏人同归于尽,剩下的孩子则在民间组织和好心人的照料下,坚强地等待明天来临。

看完电影,活泼了一整个白天的学生们都很沉默,有人哭了。当晚有孩子回去告诉父母:今天晚上我可能会睡不着了。

有家长后来在家长会上提出,希望方刚把《熔炉》给光州事件带来的积极后果也告诉学生,让他们知道,现实并不是那么黑暗。但方刚坚持把讲解的重点放在“不要以暴易暴”上,而保留影片本身给孩子们的沉重观感。“我的本意就是想让他们知道现实的另一面,家长通常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知道的那一面。但我认为,看到这一面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对家长来说,这也是看到孩子另一面的一个意外契机。三天中安排了几场小辩论,多数孩子都表现得极为认真,在他们唇枪舌剑之时,所有家长都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教室中间观看。他们脸上的表情明明白白写着:他们从未看到过孩子这副模样。

 

分享到:
(责编:曹昆(实习)、常红)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