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平那时虽是个年轻干部,但在我印象中,他为人处世却很稳健。作为年轻人,他身上更富有朝气和活力,有时候也会流露出很青春的本色。
提起正定县的经济发展,不能不谈到当年崛起的旅游事业和近平创建的“中国正定旅游模式”。正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城内荟萃着唐、宋、元、明、清各代不同风格的古代建筑,尤其是佛教建筑众多,仅城内的寺院就有隆兴寺、临济寺、元宁寺、开元寺等,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之称,故而被誉为“古代建筑博物馆”。
1983 年,近平和县委、县政府领导同志开始酝酿发展正定旅游业。当时,恰逢中央电视台筹拍大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投资方决定投资80 万搭建荣国府临时场景,拍完再拆除。近平得知这一消息后,设法把剧组拉到了正定。他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保留下来的旅游资源,不如借机建成实景,为正定留下一处永久性的旅游景点。但这需增加投资300 多万元,投资方仅投80 万元,剩下的资金由正定县自己筹备。消息传开,正定县上上下下议论纷纷,县常委班子也出现了较大的意见分歧。为此,近平主持召开了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近平提出了还是建真景合算的建议,反对者认为风险大,投资多;近平又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在和县长程宝怀同志达成一致意见,并征得大多数同志的支持后,他代表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兴建“荣国府”的决定。
事后我问近平,你怎么会有那么大胆的想法,他说荣国府距隆兴寺很近,今后凡是到隆兴寺旅游的游客一定会到荣国府去看看,如果再建一条荣宁街,那么隆兴寺、荣国府、一条街、花(华)塔就成了正定县的一条旅游线。这样一来,游客既可以在正定待上一天,又可以发展餐饮业和其他产业。听了他的话,我不得不佩服他的前瞻意识和工作思路。实践证明,他的想法是对的。
据资料统计,荣国府接待游客最多的时候达每年150 万人次,仅头两年就还清了贷款。荣国府为正定县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除了游客如织,各地的考察团也蜂拥而至,旅游业又带来了餐饮业的繁荣,“中国正定旅游模式”由此被命名。
习近平刚来正定时,分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正定县公路管理当时存在五大问题:一是公路上打场晒粮成风;二是在公路上堆土堆粪成风;三是在公路上支棚建房摆摊售货成风;四是偷盗行道树木成风;五是交通事故频发。这不仅阻碍了车辆畅通,而且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重大损失。
为扭转这一混乱局面,近平针对五大问题,明确提出要在公路上做到“六无”“四好”:无打场晒粮、无堆土堆粪、无摆摊设点、无开沟引水、无碾轧柴草和灰渣、无侵占公路路基;做到路政管理好、路面养护好、行道树木管理好、交通秩序好。他说我们建设文明路不单是爱国卫生阶段,要提高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我们不能刚刚摘掉了“高产穷县”的帽子,又戴上了“高产脏县”的帽子。全县干部群众经过十个月的努力,使正定县“脏、乱、差”局面有所改观,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我之所以把这段经历写出来,是因为这里有太多的“第二故乡”情节。滹沱河畔、田间地头、袅袅炊烟、青青杨柳都记录着那段奋斗的岁月。
我也时常想起近平喜欢的苏东坡《晁错论》中的一段话:“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高级干部,“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是题中应有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