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蚊香是夏季市民灭蚊的主要手段之一。近日,有网友反映,在挑选蚊香时发现蚊香产品包装盒上标有“低毒”、“微毒”的字样,为此感到很疑惑,难道使用了上百年的蚊香真的有毒吗?它会对健康会造成影响吗?带着这些疑问,这位网友向新华网求助,希望能够对蚊香产品的“毒性”做一个科学的评述。
记者在市场上调查发现,无论是盘式蚊香、电子蚊香片还是液体蚊香,所有的蚊香产品包装盒上的确标有“低毒” 或“微毒”字样。在蚊香产品包装盒上还标有“农药登记证号”和“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号”。难道蚊香还与农药有关系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家庭卫生杀虫制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麻毅。
持有两证可放心使用
麻毅告诉记者,目前我们使用的卫生杀虫产品与我们称之为“农药”的产品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它的主要有效成分确实与农药有关。按照我国现行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家庭卫生杀虫产品属于农药范畴,生产、销售及使用都要严格按照农药管理条例进行管理。
那么这样的卫生杀虫剂到底有没有毒?麻毅介绍,目前市售不同品牌的蚊香大多是含有氯氟醚菊酯和四氟甲醚菊酯。以氯氟醚菊酯为例,规定含量是0.08%或0.05%。其药效、毒性都是经过国家认证的医学院校和两个以上省级疾控中心实验验证后筛选出来的,报到农业部,通过多部委组成的专家评委会评审后,获得农业部和工信部颁发的“农药登记证号”和“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号”,产品才能到市场上销售。”
“市售的产品凡是取得了上述两证,消费者是可以放心使用的。”麻毅说。
由于卫生杀虫剂产品的特殊性,一旦上市销售,还会受到工商、农业、卫生、安监等多个部门执法人员的监督。“消费者看到标签上标有“低毒”和“微毒”的字样,这不仅是我们国家法规规定,也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这也是考虑到给消费者一个知情权,并告知如何安全去使用。”麻毅说。
蚊子为什么毙命?
市售的驱蚊产品琳琅满目,主要有盘式蚊香、电热蚊香片、电热液体蚊香和杀虫气雾剂四种类型。其中,盘式蚊香、电热蚊香片和电热液体蚊香通过烟熏方式,气雾剂通过喷雾方式散发出的药性,对蚊虫的神经进行麻痹,最后达到致死目的。
麻毅介绍,由于目前所使用的有效成分属于拟除虫菊酯类产品,这类产品的共同特点是首先对昆虫的神经系统进行麻痹,让它丧失叮咬能力,甚至于不能复苏。随着人们对环境、生态、健康、安全的关注,以及近些年来一些高效、低毒的原药不断问世,卫生杀虫剂用药已经大大减少,比如过去丙烯菊酯用量是0.3%,而现在用的氯氟醚或四氟甲醚则为0.05%,仅为过去的十分之一,因此它的安全性又大大提高了。
驱蚊而非杀蚊
为了宣传驱蚊产品的高效,不少广告宣传片中有这样的画面:在使用了一种驱蚊产品后,卧室里的蚊子都被马上杀死,夸张得噗噗往下掉。不少消费者误以为这样的驱蚊产品才有效,要买也应该买这样的产品。但麻毅认为,目前来讲,在开发产品中也不是过去那种一味追求要把蚊子杀死,甚至于一定要亲眼看到它掉下来,现在是只要它失去叮咬能力就可以了。
至于一些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有头晕的现象,麻毅表示,那是因为特殊体质人群加上通风条件差等因素造成的。“就拿我们经常吃的药来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所以很多药品的标签上都有“遵医嘱以及老人、儿童、孕妇慎用”等字样。”麻毅说。
小提示:
蚊子叮人有偏好:成年人、肥胖、孕妇受“青睐”
麻毅秘书长说,经研究发现,蚊子叮人其实有所偏好,它会选择对象和时间重点叮咬。
第一,成年人、肥胖者和孕妇: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是蚊子定向的气味源,蚊子在50米开外就能通过嗅觉锁定“晚餐目标”,凭此找到吸食对象后,再下口叮咬。成年人、体型肥胖的人和孕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所以,蚊子更青睐这三类人。
第二,出汗时:第二,有的人身体会产生一些酸性物质,也会刺激蚊子嗅觉,比如运动后大量出汗,身体会分泌乳酸,容易成为蚊子的猎物。因此,一旦大量出汗,建议马上洗个澡。毛孔大的人也应注意这个问题。
第三,深色衣服:深色衣服吸热,也易招引蚊子。使用香水、化妆品、面霜等带花香味的物品后,被叮咬的概率也会上升。
从吸血时间段看,蚊虫也像人一样吃两顿饭,一个是傍晚人回到居室亮灯后,因为蚊虫有趋光性,这时蚊子都来吃“第一顿饭”,再有就是凌晨蚊子吃“第二顿饭”,所以根据蚊虫对二氧化碳据有敏感性的生物习性,科学家又利用这种特性发明了二氧化碳灭蚊器,采用一个二氧化碳发生器不断产生二氧化碳来吸引蚊子进入,将其捕获,或者电击致死,达到灭蚊的效果,这正像成语中的“飞蛾扑灯”那样。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