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发展呼唤公平环境
前不久,美国CNN电视台等机构经过了长达一年的调查后发布报告显示:全美最差的50家慈善机构在过去10年共筹得善款13亿美元,但其中有10亿美元流向了盈利性企业,只有4%的钱最终落到了需要帮助者的手里。
许多中国公众为此惊讶,看来,即使在慈善事业发达的美国,慈善机构也并非都是“天使”。
在美国,政府对慈善机构的监管较为完善,除税务部门对慈善机构的款项进行审查外,一些州还专门设立了特别行动组,聘请专业人审查慈善组织提供的材料。而除了政府,美国还有很多独立的第三方机构,通过评估及出台行业标准等方式来促进行业自律,并按筹款回报率、财务危机等不同指标进行排行,帮助公众选择值得信任的机构。
近年,中国公益发展迅速,但不可否认,整个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
一方面,政府尚需为所有公益机构创造一个平等进入和发展的环境,剥离与一些官办公益组织的关系,让所有公益机构参与平等公平的竞争,通过真正的实力来获得公众的信任支持;另一方面,公众监督也需要扩大视野,公平地审视所有公益组织,在红会仍为万夫所指的当下,若有细心公众通过一个集纳了全国基金会信息的平台——基金会中心网观察后会发现,许多在信息公开排名上“垫底儿”的基金会,所募得的善款量并不少,不透明的机构却不差钱儿,主因之一,仍绕不开“特殊背景”。
随着民间公益组织的不断壮大,中国公益事业的格局也出现了明显不平衡:一方面是社会爱心力量的大量涌现,另一方面则是大量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受到资源瓶颈的限制。与此同时,官办背景的公益机构则较为容易地获得发展资源。
在现代公益发展的初始阶段,改变这种环境不公平的力量来自两个层面:一方面是政府政策的改变,从制度层面为所有公益机构创造公平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公众的认识和监督,让社会资源从上游开始发生改变,通过理性捐款、智慧公益来为真正好的公益机构提供资源。
让每个机构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让公益真正回归自发、自愿的本质,是今日中国政府与公众需合力实现的共同目标。(黄英男)
(来源: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