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考古发现令人惊喜得直发抖,我差一点跌到墓底!”在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葬群考古发掘现场,M111号墓坑的考古人员激动地告诉记者,在这座目前发现的西周早期最大的古墓中,发现了5只编钟。
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李伯谦称:“这些新发现的编钟是西周早期的音乐器具,比曾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还要早500多年,它们的发现有望改写世界音乐史。”
曾侯乙编钟为战国(约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发掘。出土后的编钟是由65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湖北随州叶家山西周墓葬群曾入选“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被称为“湖北近30年最重要的考古发现”。目前这一墓葬的考古发掘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六个大型马坑和大量精美随葬品初现,西周早期最大古墓、比曾侯乙早500多年的编钟、南方地区首次发现的西周车马坑……数项重大发现依次还原3000年前的曾国贵族繁荣面貌,也将诸多历史谜团一一揭晓。
叶家山古墓位于湖北随州淅河镇蒋寨村的山包深处。走进考古现场,数个墓葬已挖掘至6、7米深。在此次考古发掘的“主角”——M28和M111墓坑中,几名考古人员正戴着白手套,拿着竹签,小心翼翼地拨开文物上的泥土。
2010年底,蒋寨村农民在此改造农田,一锄头刨出千年古墓,从此,叶家山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土坡在中国考古学和历史中被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叶家山墓地为高等级贵族墓地,规格和规模在江汉地区乃至长江流域都是首屈一指。”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总领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说,该墓葬年代比曾侯乙墓早500余年,所见墓葬保存之好、出土文物之丰、时代特征之明确,都为迄今湖北考古发现之仅有。
黄凤春介绍,本次进行的二期考古发掘面积为3000平方米,截至目前,共揭露74座墓葬、6座马坑,清理60多座墓葬,共出土文物约500件(套)。加之2011年叶家山一期考古发掘的63座古墓、1座马坑和739件(套)出土珍贵文物,现已在时间和空间上较为完整地揭示出了一个诸侯国的遗存。
美国珂岑考古学研究所副所长罗泰教授此次受邀来参观叶家山考古发掘现场。他告诉记者,早在1988年,他就发表过题为《中国青铜时代的音乐》的博士论文,从此和编钟结下不解之缘。他说:“这是我第三次来叶家山墓葬群,在美国并没有如此具有社会复杂性的考古遗址,这次新发现的编钟将进一步完善我之前的研究成果。”
李伯谦也认为,此次发现的编钟较曾侯乙编钟早了500年,将进一步解释“钟”和“铙”的渊源,或将改变对钟起源的认识,对于研究单个钟如何演变成编钟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研究世界音乐史提供了非常好的材料。
多位专家表示,叶家山墓地的发掘不仅揭开了3000多年前古曾国的神秘面纱,颠覆了考古学“补史”的历史配角,还将改写西周历史。“一旦此次发掘能够见到曾国的铭文,那么在学术界争论了几十年的‘曾随之谜’就可以盖棺定论了。”黄凤春对接下来的考古发掘充满期待。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