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四水探源”:澧水,源头的追寻--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

湖南“四水探源”:澧水,源头的追寻

刘银艳 李志林 彭业忠 彭开科 梁涛

2013年07月01日10:52    来源:湖南日报    手机看新闻

  6月29日,采访组经过4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抵达位于龙山县大安乡翻身村的澧水源头。本报记者赵持 摄

  6月29日,采访组记者在龙山县大安乡翻身村取澧水“源头活水”。本报记者赵持 摄

  6月29日,采访组经过4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抵达位于龙山县大安乡翻身村的澧水源头。本报记者赵持 摄

  编者按:本报策划推出的专题报道《四水探源》,已经完成对湘江、资水、沅江源头的采访报道。本报派出最后一组记者,奔赴湘西澧水源头及上游地区进行探险采访。从今天起,《四水探源》专栏将推出来自前方记者的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澧水,源头的追寻

  本报记者 刘银艳 李志林 彭业忠 通讯员 彭开科 梁涛

  来龙山之前,记者为澧水探源做着资料收集。当与龙山当地人电话联系时,告诉他们澧水源头在龙山县大安乡翻身村时,他们先是吃了一惊,然后很客气地相告:“这几天龙山暴雨,好大的雨,也许你说的那个源头会有活水。”

  也许有活水,多么模棱两可!在当地人眼里,龙山县大安乡翻身村,属石灰岩地貌,溶洞发育,难以涵养水源。而实际上,别说对源头有没有活水存疑,就连对澧水最新源头确定在此,当地人也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澧水源头不是有发源地吗?怎么是翻身村呢?

  “这是国家水利普查办,委托南京水利科研院通过数字线划图、卫星遥感影像等技术认定的,就在大安乡翻身村。”当我们把当地人的疑问抛给省水利普查办河湖普查组组长游兴时,他语气十分肯定。

  不管怎么说,把澧水源头如此明确地确定在龙山,龙山人表现出了极大的新奇与兴奋。虽然龙山是澧水中源的发源地,但多年来,澧水的源头一直被认为是澧水北源所在地——桑植县五道水。

  带着许多疑问,我们开始了对澧水源头探险般的追寻。

  6月29日上午,我们的探源队伍,加入了受过军事探路训练的军人,加入了当地的水利专家, 拿着最详实的龙山县水系分布图与交通图,浩浩荡荡前往探源第一站——翻身村村部。

  即使对于当地水利专家而言,这一次探源,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澧水中源发源于龙山,是个不争的事实,但一直以来,公认的发源地有两支:乌鸦乡铁树村仙人洞流出的谌家河与水田坝乡仁和村的陈家河,两条主流在乌鸦乡楠树坪一带合流后向东南流入桑植境内。大安乡与乌鸦乡、水田坝乡呈三足鼎立之势,但距桑植县更远,海拔也更高。若按此次新的发源地认定,澧水中源在龙山境内将向西北推进约20公里。只是,它是如何推进?又如何与翻身村的源头相连呢?

  从龙山县城出发近1个小时,在大安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车辆一拐,我们的车队一头扎进武陵山的分支大灵山脉的莽莽群山。车忽而山谷,忽而山腰,一路蜿蜒盘旋,起伏的山坡上,种满了当地的经济作物烤烟与百合。只是车行良久,没见一条小河,哪怕是小溪沟,当地人说这里的砂砾地存不住水,所言不虚。

  在隐隐的不安间,我们的车在村部停了下来,村支书一席话,更是浇了一瓢凉水:“村里有两条小溪流,可都是沿着大灵山脉西侧流向酉水的。”这与处于大灵山脉东侧的澧水中源,真是半毛钱关系也没有。

  “我家老邓晓得,山顶上还有水,流往大灵山东边,他经常到那里去采野生天麻。”正当我们一筹莫展之际,村里一位农妇拨开迷雾。

  老邓,就是今年刚当上万宝山林场护林员的邓宏武,年近五旬的他,务了一辈子农,农闲时也走遍了翻身村的山山水水,挖野生天麻赚零花,翻身村长的什么模样,在他脑海里有一张活地图。

  “你们算找对人了,村里有个叫青岩包的地方,那里有条小溪,是往大灵山东边乌鸦河方向流的,乌鸦河离澧水中源很近。翻身村晓得这个情况的没几个人。”

  青岩包,探源路上一个重要的地名,就这样浮出水面。我们摊开地图,在距离村部直线距离7公里的地方,找到了青岩包,在它附近,一根像头发丝一样的蓝色细线沿着大灵山东侧,向东北倏忽没入了湖北境内,它就是澧水的源头吗?

  青岩包,海拔1600多米,就在占地8万亩的万宝山林场里,靠近湖北的边缘地段,人迹罕至。

  沿着林场小道,汽车扭了半个小时的“秧歌”,终于没了路,大家弃车步行。向导手持砍柴刀在前面开路,大家时而在原始次森林里艰难爬坡,时而俯下身钻入矮密的竹林,虽仍是砂砾土层,但地面越来越湿润。走了50分钟后,终于听到了潺潺的水声,一条欢快的小溪打破了山林的宁静,大伙不由一阵欢呼,起初对翻身村缺水的种种疑问,便也烟消云散。这是很多当地人都容易误解的地方,他们没想到翻身村管得这么“宽”。

  在弯腰穿越了五六个竹林、脸上胳膊上留下数道划痕之后,向导说,源头快到了。不知是谁提议了一句:“顺着小溪走,不要错过了源头。”哪还顾得上水深水浅,鞋子会否打湿,在冰凉沁骨的小溪里走了10几分钟,水道越来越小了,水流渐渐慢了,似乎流不动了。虽然水流极慢,但总有水在缓缓渗出,缓缓向前。大家停下了脚步,这是水源的尽头。“这条溪叫长沟,流往湖北宣恩的下关岩,是乌鸦河的上游。”邓宏武说。

  长沟向东北流入宣恩一段后,又往南折了个大弯,再次流入龙山时,有了乌鸦河的名号。如果说澧水中源发源于翻身村,乌鸦河则必是澧水中源的一段,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无人提及?则主要源于乌鸦河在乌鸦乡铁树村的一段奇遇。

  29日下午,记者亲眼目睹了这段奇遇。

  乌鸦河一路向南,趟出了三四十米宽的河道,气势不小。只是当它流经铁树村时,遭遇了一个巨大的地下溶洞,好端端一条地面河,就这样悉数被这个溶洞吞下,河水下行溶洞时激荡起轰鸣的水声,几里路外都能听到。只是乌鸦河再也无迹可寻,无踪可觅,于是称其为觅水洞。

  当这道地下水再次在铁树村仙人洞冒出头时,纯朴的龙山人于是将澧水中源的源头定格在了仙人洞,并取名为谌家河。

  整整一天,一路追寻澧水的源头,下午4点,站在觅水洞洞口的鹅卵石河床上,对面就是号称湘西州第一峰的万宝山,那里,正是我们上午探源的方向。海拔1736米的万宝山,离澧水中源的源头长沟,近在咫尺。

  确认澧水之源站上了湘西州之巅,是此次探源的最大收获。

  记者感言:

  众所周知,北纬30度线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充满着自然、历史和人文的画面。当我们站在澧水源头,现场用GPS精准测出这里正是北纬29度36分时,有一点小小的激动。以瑰丽秀美著称的澧水,跌宕在张家界的奇峰异石间,孕育出代表长江流域古文明发展高度的澧县城头山遗址……而它流经的区域,基本在北纬30度以下2度间浮动,这是大自然的造化。

  澧水概况:

  澧水发源于湖南省龙山县大安乡翻身村,也就是澧水中源的发源地。

  澧水干流流经县市:湖南省龙山县,湖北省宣恩县,湖南省桑植县、永顺县、张家界市永定区、慈利县、石门县、临澧县、澧县、津市市,在津市小渡口汇入洞庭湖。

  澧水干流全长407公里,流域面积16959平方公里(不含涔水)。

  澧水有河长5公里以上的支流325条,其中面积较大的一级支流包括澧水南源、澧水北源、溇水、渫水、道水等河流。

  澧水控制站石门水文站历年实测最大流量达19900立方米每秒(1998年7月23日),最小流量1.36立方米每秒(1992年1月14日),多年平均径流量约165亿立方米。自1644年-1949年的305年间,澧水流域发生大小洪灾103年次。新中国成立后,澧水全流域性特大洪水有1950年、1954年、1980年、1991年、1998年五次。

  澧水干支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152.45万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为137.11万千瓦。澧水流域已建成江垭水利枢纽(溇水)和皂市水利枢纽(渫水)等控制性工程,澧水干流上的宜冲桥水利枢纽也在拟建中。(柳德新)

分享到:
(责编:申亚欣、段欣毅)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