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冕一生抒正义,半个世纪拉美情——追忆记者吴永恒【2】--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无冕一生抒正义,半个世纪拉美情——追忆记者吴永恒【2】

2013年06月27日11:09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解读中国,有血有肉有情

  为“我想说的”和“他想听的”找到最佳契合点,是对外传播中永久的主题。久居拉美的吴永恒基于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寻找着最佳的传播途径。

  讲中国,他不仅是一名新闻记者,更活跃在墨西哥广阔的社会生活舞台和主流人群中:组织活动,发表演讲,做客电台、电视台……他宣介中国情况和对外政策,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形象;他根据新近发生的国际国内大事,有针对性地给予解释和回应;他擅于引用墨西哥谚语、幽默故事,用今日中国拉美分社外籍雇员碧佳的话来说,他的演讲是“莫莱这道菜中不可或缺的芝麻”。

  他推动签署了今日中国杂志社与墨西哥国家通讯社、墨西哥宏观经济杂志社、网络电台等媒体的互换新闻和广告协议。墨西哥《宏观经济》杂志每期转载一篇《今日中国》稿件,十八大报道、2013年两会解读文章同步刊登在该刊上。他游说开辟了墨西哥网络电台“今日中国面向世界”直播栏目,每周两个小时介绍中国情况和热点问题,至他去世,这档节目已播出200多小时。

  前国际乒联副主席艾里奥斯·法雷尔得知吴永恒去世的消息后,写了一篇情谊深长的文章,回忆和这位中国记者40年的交情。他说:“他的演讲让人回味,虽然用词简单朴素,却总能指明有关中国的重要事件。许多墨西哥奥林匹克委员会的运动官员和医生朋友总是向我问及那位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中国人……”

  今日中国杂志社团委书记朱虹曾在2011年11月随同吴永恒一起参加墨西哥企业家大会。吴永恒受邀在会上作了《中国的成就与挑战》专题报告。时隔数年,朱虹对那次精彩的演讲记忆犹新:“有人在会上提出中国威胁论,吴老师的应对很巧妙,他不慌不忙地请我们一行三位同事站起来,用各自家乡方言向现场观众问好。他用这种方式来说明中国幅员辽阔,国情复杂,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响应。”

  朱虹发现,吴永恒有许多墨西哥“粉丝”,他的讲座举办到哪里,他们就会跟到哪里,有的自己开车去,有的坐地铁或长途车去。“在听众眼中,老吴是了解中国的窗口,老吴就是中国。”

  “了解中国的窗口”,他始终用这句话要求自己。

  墨西哥气候终年炎热,平时穿正装的人不多。但在吴永恒看来,穿衣服这件事情同样马虎不得,要体现自己的职业特征。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回忆,在墨西哥访问期间,看到吴永恒无论大小活动都是西装革履,边幅整洁。“他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敬畏,有一种尊严。”

  吴永恒去世后,中国外文局国际合作部主任姜永刚受命前往墨西哥处理后事。当他拉开卧室衣柜,发现里面挂着十几件熨烫妥帖的衬衫。“没有什么名牌,却干净整洁,一如老吴给我们留下的一贯印象,严谨认真,讲求细节。”

  “他是一名难得的复合型外宣人才。他是一名好记者,擅长沟通;他内知国情,又能深刻领悟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信息需求。所以他能把中国的故事讲好,让世界听懂。”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说。

  2010年11月,吴永恒采访坎昆气候大会时往会场搬送杂志。新华网发(图片由《今日中国》杂志提供)

  长眠他乡,兄弟情义长存

  2013年3月24日,墨西哥城一座白色的二层小楼,哀乐低徊,吴永恒的追悼会在这里举行。中国驻墨使馆全体人员、中方驻墨机构的代表和墨西哥当地华侨和友人前来参加。他们中,有现任总统的代表,有前任总统的秘书,有拉美记者联合会创始人,有普通的平民百姓;有的是老少三代同来,有的从外地驱车赶来……当晚,人们自发地为吴永恒守灵。

  葬礼留言中,出现最多的字样是西班牙文的“兄弟”:前总统路易斯·埃切维利亚的秘书何塞·努尼奥写道:“我亲爱的兄弟吴永恒,敬重您、思念您,墨西哥将永远怀念您。”

  “不管墨西哥有多少不同的政治力量,不管他们对中国持有多少不同的争执分歧,他们对老吴个人都是接受的。这是老吴的人格力量所在,这是一个对外传播工作者的软力量,我们需要这样的软力量。”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说。

  今日中国杂志社图片总监虞向军保存着一组关于“母鸡妈妈”的珍贵照片。2006年6月15日,在墨西哥短期采访的虞向军跟随吴永恒去看望原中国留学生管理员卡夫雷拉 德阿维拉女士,她是负责照料1973年第一批赴墨西哥留学的中国学生日常生活的监护人,被中国留学生亲切地称为“母鸡妈妈”。

  在政府提供的老年公寓里,吴永恒和德阿维拉女士一起翻看回忆了首批中国留学生的老照片。德阿维拉女士说:“这些学生们,不管他们今天在什么岗位上,位置有多高,永远是我的“小鸡”,这一段难忘的历史,使我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老吴从未忘记这些为中墨友谊作出贡献的人,他是以一颗真诚的心,延续着两国友谊和情谊。”虞向军说。

  吴永恒被很多在墨西哥工作的中国媒体同行视为“父亲”,不只因为他在其中年纪最大,更因为他总是将他深厚的外宣工作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时任墨西哥首席记者刘双燕记得吴永恒给大家包过的饺子,更记得吴永恒给予她的一次次帮助和指引。“他经常把自己经年积累的人脉提供给大家,需要采访什么人,一个电话打给他,他就找来线索。他告诉我,驻外工作,不要守在电脑前编稿子,那些活生生的人和事,才是值得你去看的。越是和你有差异的,才越值得你去了解。”

  在采访中,屡屡听到人们提起一件事,老吴在今日中国拉美分社8年,没有一个春节是在家过的。即使回国述职后只剩两天就过年,他也一定要赶回墨西哥。面对亲朋的挽留,他总说:“那边的年轻人等着我呢。”

  对于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来说,为何选择如此忘我地在外打拼?难道他不愿意在家尽享天伦,颐享天年?

  弟弟吴永琪的回忆,为我们解开了这个谜。几十年来,只要他在国内,除夕之夜一定是先早早带妻儿到母亲家和兄弟姐妹一起过。八点多钟,他们一家三口就要赶往岳父家,和那边老人一起过年。

  “他其实是一个很细腻的人。所以我曾经也不理解,都春节了,为什么不在家多待两天?这一次到墨西哥处理后事,我才明白,今日中国拉美分社在那里也是一大家子人啊,小年轻们真把他当家长,当父亲。在大家和小家之间,他选择了大家。”吴永琪说。

  去世之前几个月,夫人姜憬莉到墨西哥看望他,临走时在桌上插了一束鲜花。噩耗传来,当姜憬莉再次踏入那个房间,一眼便看见,那束枯萎的花好好地插在花瓶里。

  此恨绵绵无绝期。或许,吴永恒正是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内心深处对妻儿的无尽思念。

  他曾这样书写游子的乡愁:“常常望着大海和天空中翱翔的海鸟,思念远方的亲人。我感到日子过得非常慢,每天晚上拉上窗帘才算结束一天……”

  他也曾这样书写英雄的情怀:“新华社驻外记者要有好的精神状态,好的工作作风,要有战士的情操和气概,要有善于抓住机遇和敢于开拓进取的旺盛的革命斗志。多少年来我们不正是靠着这种精神、情怀和斗志支撑着自己,支撑起事业的大厦么?”

  吴永恒的一生,有40年时间在拉美度过。弟弟吴永琪说,在他印象中,哥哥的10岁生日是在北京过的,20岁生日在古巴,30岁生日在巴拿马,40岁生日在阿根廷,50岁生日在巴西,60岁生日才回到北京。67岁生日,在墨西哥。他舍不得离开那片土地,他在那里战斗到最后一息。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