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同学情变淡,新生活说走就走
2010年代的毕业季,是想到就出发的旅行;2010年代的离别,是没有时间伤感、需要马上投入的新生活。
5月末,吉林大学商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童庆攀临时起意,在网络上发布了一条状态:“说走就走,率性人生!毕业前,我们一起去一个特别的地方。”状态发布后,来自吉林大学不同学院、不同校区的应届毕业生闫鹏、郭兵兵、隋佳佳等5人迅速响应,他们踏上了4天的漠河之旅。
在2010年代,毕业旅行的意义在于“接触不一样的人,感悟不一样的人生”。
同窗情是人生长河中最为宝贵的情感之一,值得珍惜留恋。但在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马成龙看来,这种情感在如今的毕业生中间变得黯淡了许多。“同学间的感情不像从前那么亲了,学院组织毕业聚餐,响应者寥寥无几。‘和他们又不熟’的拒绝理由有些让人失望。”马成龙说。
高校扩招以来,走出象牙塔的年轻人面临比以往沉重许多的就业和生活压力。城市里越建越高的摩天楼,街道上接踵摩肩的机动车,霸道地挤压着年轻人的呼吸空间。
七月流火未至,职场生活未知,汗水也许的确比泪水更适合这一个毕业季。他们说:“新的生活已经开始,哪有时间伤感。”
(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