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玉田污染调查:癌症频发亲人不敢走动(图)【2】--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唐山玉田污染调查:癌症频发亲人不敢走动(图)【2】

2013年06月21日07:32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手机看新闻

  二、污染企业紧邻村庄学校 面对滚滚浓烟 当地人最大心愿是离开玉田

  唐山市玉田县窝洛沽镇的乡亲们就在这样空气、水、土地全方位被污染的情况下生活了10年。他们告诉记者,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女们能够离开玉田,不要继续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那么在唐山,像窝洛沽镇这样的污染状况属于个例吗?

  在唐山市玉田县,渠梁河村同样是著名的污染村。在这个村庄的南侧,有一大片简陋的厂房。这些厂房平日里都哄哄做响,而伴随着响声,一股股青色烟雾也不停地冒出,空气非常的呛人。特别是有风吹起时,这些呛人的烟雾会直接扑进附近的村庄。

  记者在这里见到一位大妈,她的家距离污染企业只有几百米的距离。她告诉记者,自从5年前,这些污染企业在这里建厂后,村民们就只能日复一日地生活在糟糕的空气中。那么,这些企业到底是什么样的企业呢?冒着刺鼻的气味,记者走进了一家工厂,只见车间已经被青色的烟雾笼罩。

  看门大爷告诉记者,这些每天排放熏人烟雾的企业,都是一些镀锌厂,主要生产设备是煤气发生炉、酸洗槽、涮锌锅等,生产流程是为角铁、槽钢除锈后,在表面上镀上一层锌。记者走进生产区,呛人的味道越来越大,工人们正忙着将一根根角铁洗去铁锈后,放进镀锌槽,记者注意到,工人都带上了口罩。而在另一个车间,烟气更加浓烈,能见度也非常低。里面的空气简直让人窒息。从生产流程上看,这里没有任何的环保处理措施,呛人的烟气都是这样直接从厂房上就排出去的。只呆了2分钟,记者就感到喘不过气来,非常难受。

烟雾缭绕的镀锌厂

  老大娘告诉记者,自从这些镀锌企业搬来后,以前村里甘甜的井水很快就变了味,现在,他们都不敢用这些变了味的地下水去浇菜了。前几年,从管井里抽出来的水都是鲜红的,浇到菜上菜全都死了。

  为了解决吃水问题,当地统一给各家各户铺设了自来水。但大妈告诉记者,这些自来水也是从其它村庄抽的地下水,喝着还是不放心。即使烧完之后,喝了还是感觉嗓子发干,这里的村民都从小卖部买瓶装的纯净水。

  离开玉田县渠梁河村,记者来到玉田县的邢家坞村。村里有一家钢铁企业,从远处的山头上就能看到厂房里巨大的黄色烟雾。邢家坞村的村民告诉记者,自从有了这家企业后,地里的麦子都是黑乎乎的,年轻的姑娘进出村庄,都会戴着口罩。

  随后记者来到唐山市遵化的大老峪村,严重的污染在这里同样存在。记者在采访中见到一个土法石灰窑,一股巨大的浓烟从石灰窖上升起。而在离这个石灰窑仅仅100米的地方,是一所小学。附近村民告诉记者,这个石灰窖烧了好几年了,一直无人过问。

  记者注意到,这个土法的石灰窑直接敞着口炼制石灰,原材料就是附近200米左右的地方开山挖的矿石。在大老峪村,记者发现村庄的两头,各有一个这样的石灰窑,当地村民反映,为炼石灰赚钱,这里的矿主用炸药开山,导致不少村民的房子都给震裂,就连新房也是如此。村里一位老人告诉记者,每次开山时的感觉都像是地震,有一次还把一个老大爷从炕上震到了地上。这位老人还对记者说,采石场和石灰窑每天产生的粉尘,把附近几公里的大山和庄稼地都给盖上了一层白白的粉末,村里也有不少人因此得了肺部疾病,他就是受害者之一,经常感觉出气不顺。

  一些老乡向记者反映,当地有一个名叫李少臻的人掌握了很多污染的情况,为此,记者想通过当地人找到李少臻,然而,一位小伙子却告诉记者,李少臻的一贯作风都不好,而且很快他就找来另一个人。

  记者很快发现,此人是当地的村干部,同时记者租来的轿车被当地的治保主任控制,不让离开,并不停地质问记者此行的目的。

  当得知记者的真实身份后,这位治保主任的说法突然又变了。给记者介绍说,当地空气污染情况并不大,就连记者刚刚看到的正常生产,也被这位主任说成了停产很久了。他告诉记者,遵化市大部分的工厂,从二月份开始,没有手续的都停了,有手续的则正在治理。

  就在这时,记者一直在找的李少臻恰好赶到,他告诉了记者自己看到的情况。李少臻说,这里的工厂常年冒着呼呼的烟尘,大片庄稼上全是灰,这帮人不说话,但是心里都窝着。对李少臻的话,当地的村干部并没有否认。而结束采访的时候,正赶上当地的孩子们上学,他们的身后,就是漫天飘散的黑烟。

  三、环境治理为何软绵无力?山场老板扬言用钱拍死村长

  根据环保部发布第一季度全国74城市空气质量报告,唐山市的空气污染指数排名第一。短短3天时间,记者仅仅只去了唐山市下辖的几个村庄,就发现了惊人的污染情况。对于严重的污染问题,唐山当地的老百姓一直在向环保局及有关主管领导反映,但是直到现在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当地环保部门治理这些污染如此绵软无力,究竟难在哪里呢?企业污染大气,为何有恃无恐?

  窝洛沽镇的村民告诉记者,窝洛沽镇长达5公里的废旧橡胶回收加工污染带,就在当地的交通主干道上,它离镇政府只有几百米的距离,但镇政府始终视而不见。

  窝洛沽镇的村民说,10年来,他们一直在投诉,可是当地监管部门始终不作为。村民说,镇政府的人晚上下班都走了,可老百姓只能呆着这里闻着刺鼻的气味。有时被强制要求停产两天,但很快就又恢复了生产。

  而在严重污染空气、严重污染地下水的唐山市渠梁河村,当地老百姓也告诉记者,他们向监管部门投诉,也是没什么用。今年2月,渠梁河的居民在给唐山市政府投诉的同时,也给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厅长写了一封投诉信并得到了整治和回复。但4个月后,记者采访时,这里生产依旧、污染依旧。

  在唐山市玉田县邢家坞村,村民对钢铁厂无休止的污染更加无奈。村民告诉记者,当地环保局一来就不冒烟了,但还没走就又冒上了。

  在唐山遵化市的大老峪村,对石灰窑和采石场污染的长期存在,乡亲们说,当地村长刚上任的时候,蹦着高地要关了石灰窖和采石场,然而山场老板却扬言要用钱拍死村长。最令人感到诧异的是,自那以后,之前所言的治理真没了动静。

  四、央视财经评论员:改变地方政绩考核标准 让鱼和熊掌兼得

  地方环保部门的职责是对其监管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保障公民身体健康。然而在唐山多个地方,环境污染如此严重,村民多年反映却是不了了之,赖以生存的村庄变得不适合人居。

  对此,央视财经频道评论员张鸿说,了解到唐山几个村庄的污染情况后,自己的呼吸真的有点沉重。张鸿向记者展示了这样一组数据,一个健康的人,每天要呼吸的次数是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周边的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而且,呼吸是人类得以生存的首要条件之一,可以想象,河北唐山的村民们在废气的包围下,已经生活了十年之久。

  与环境污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0年,唐山的经济总量是4469亿元,2011年达到5442亿元,2012年,达到了5861亿元。也就是说,这些年来,唐山每年的经济增长率最少也在10%以上。经济的确是增长了,但环境的代价,也是惨重的。而最让人痛心的是唐山的孩子们,他们的身后,是漫天飘散的黑烟,他们用稚嫩的声音告诉记者,空气很呛。我们不禁要问,有毒空气包围中挣扎成长的童年,还要在这里持续几代人?如果老百姓在吃饭喝水呼吸都成问题的情况下,经济发展又有何意义?

  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永远是一个在现实中对立的矛盾,如何解决矛盾?张鸿表示,按照道理来说,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但必须改变现在考核干部和地方政府的标准。因为为官一任,干得好不好,衡量标准中间最重要的,是当地的经济总量,就是大家常说的GDP。考核地方官员的核心如果集中在经济发展增长的数字上的话,我们有理由相信,环保的工作自然会放到一边,环保局长的工作,自然就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自然是不能当真的,否则他就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绊脚石,拦路虎。

  所以,单纯的去指责地方环保部门的监管不力,其实是不公准的,单纯的去指责地方政府的监管失误,也是不公准的。所以,根本还是要改变考核地方政绩的标准,如果有一天,当地空气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地方政府政绩的好坏,相信环保工作一定是当地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可喜的是,在6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列举了认定“严重污染环境”的14项标准,不仅对污染环境的行为有了明确的量化标准,也明显加大了处罚的力度,给污染环境的行为,加上了一道紧箍咒。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