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6月20日电 (记者 马学玲)按照中纪委此前部署,全国纪检监察系统清退会员卡活动今日截止,“清卡”行动中“零持有、零报告”的承诺引发各界期待。分析称,清退活动应设立追溯期,不能虎头蛇尾。针对会员卡腐败,应标本兼治,重在形成不敢送卡和不敢收卡的机制。
退卡大限已至 零持有零报告效果引期待
5月27日,中纪委召开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电视电话会议,要求纪检监察系统在职干部职工于6月20日前自行清退所收受的各种名目的会员卡,做到“零持有、零报告”。
“会员卡虽小,折射出的却是作风建设的大问题,反映的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次活动标准并不高,既属必要,又具可行,应是大家都能做到的。”在27日召开的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指出,领导干部要带头清退,发挥表率作用。
作为中国新领导层反腐“组合拳”的强劲举措,连日来,这一活动推进情况持续引发舆论关注,有媒体甚至暗访一些高档会所。调查显示,在“清卡”风暴之下,会员卡转让涌动,其中不乏官员身影。另有报道称,部分上市公司因此而被波及。按照中纪委此前部署,今日已是此次清退会员卡活动的大限之日,“清卡”成效究竟如何,备受瞩目。
“清退截止之后,中纪委应该公开相关信息,让大家知道清退效果如何。”知名反腐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建明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些地方在此次清退活动中引入外部监督,中纪委应该公布其中一些案例,让大家看看这个问题有多严重。
“从纪检监察系统自身开始的这项活动,应该是为下一步在党政机关全面推进专项治理而做出的一个率先举措。”任建明表示,如果纪检监察系统不能做出表率,这个活动的下一步推进,就很难期待有好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