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暴踩商户到卧底体验 “城管困局”如何破解?--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从暴踩商户到卧底体验 “城管困局”如何破解?

2013年06月18日09: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6月12日晚,山西太原街头,城管执法队员集体站在一处露天烧烤旁,以相对平和的执法方式执法,使违规占道经营商贩生意惨淡。中新社发 韦亮 摄

  中新网6月18日电 (记者阚枫)近日,延安城管暴踩商户、武汉城管进行“体验式执法”的消息,让“城管应该如何管”再度成为舆论焦点话题。面对社会中的负面形象和自身的执法困局,试点、运行十余年的中国城管制度,如今该怎样兼顾城市的“面子”与“里子”值得思考。

  暴踩商户、卧底体验“城管尴尬”再引关注

  从广州城管协管员遭小贩围殴,到延安城管暴踩商户,再到武汉城管“卧底练摊,换位思考”。近期,一连串的“城管新闻”,让人们的视线再一次聚焦城市街头巷尾中,城管与小贩的矛盾。

  为什么城管的社会形象常常与“暴力”、“蛮横”相联系?城管的在舆论印象中的尴尬处境源自哪里?在武汉城管自称以“体验式执法”来完善管理之际,厘清城管的职能定位和执法权责,似乎更有助于探索城管所面临的形象尴尬。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设立城管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多个政府部门交叉和责任不清问题。”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城管的执法权和执法主体的资格,是《行政处罚法》和相对集中处罚权制度调整的产物。

  1996年通过的《行政处罚法》,为成立一个专门行政机关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扫清了法律障碍,也成为如今城管制度的法律依据。1997年,北京开始进行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2002年后,城管制度试点大面积铺开。

  然而,近年来,城管在发挥综合执法职能的同时,城管自身的社会形象却每况愈下,舆论对城管的争议与诟病日益增多。一方面,在街头商贩甚至普通民众心中,“城管”几乎成为“野蛮”、“暴力”的代名词,而另一方面,城管员也抱怨,在饱受谴责之后,市容市貌脏乱差、公共空间被挤占等现象,同样又会被公众指责城管失职。

  “任何执法过程都有可能出现冲突,但是城管暴力被舆论集中关注,这涉及到社会心理的大背景。”王锡锌说,小摊贩往往来自社会底层,当城管代表政府对街头小摊贩执法时,在公众心中就成为“官”与“底层民众”之间利益博弈。

  “城管执法中出现暴力是个概率性问题,但是社会心理情绪对这种现象无疑起到了放大效应。”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