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抗日少女临刑照 蔑笑面对淫魔日寇(组图)【8】--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最美抗日少女临刑照 蔑笑面对淫魔日寇(组图)【8】

2013年06月15日12:20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如果真是如此,成本华那两张照片究竟从何而来?

  “她始终面露微笑毫无惧色,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国家”

  有关成本华的寻访陷入了僵局,这两张照片的真实性似乎也让人怀疑。如果说尚存一丝希望的话,那就是找到当年这支日军部队的士兵。但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命题。

  据史料记载,第六师团后来参加了太平洋战争,死伤惨重,全师团近3万人,最后在所罗门群岛投降时仅剩一千余人,几乎全军覆没。而且,当年的那些士兵还在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我们委托一位旅居日本的朋友试着查找相关资料。2012年9月的一天晚上,突然接到了他的越洋电话,从语气中可以听出按捺不住的惊喜。

  原来,日本陆军部曾于1940年让第六师团的老兵写了一系列回忆文章,并把这些手写的回忆稿装订成册,命名为《第六师团转战实话》,收藏在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我们这位朋友意外地发现了这份资料。

  在步兵第13联队的回忆录中,竟然有关于1938年4月24日进攻和县的详细记载。上等兵东齐明在《和县含山巢县占领》一文中回忆道:

  “攻占首都南京城之后,在芜湖养精蓄锐的我军部队,接到期待已久的新作战命令,于昭和13年4月23日离开滞留了将近5个多月的警备地芜湖。在与江上舰艇的紧密合作下,成功实现敌前渡江,于24日黄昏占领了芜湖西北的和县。道路被尽数挖断,车辆部队通过之苦实不一般。”

  “进入和县我们第一次见到了女战士战死的景象。她的年纪约有二十二三岁的样子,袖章上写有‘中国女童军’的字样。据说她是拿着枪勇敢地作战到最后一刻,蒋政权煽动错误的抗日热潮,让如此柔弱的女子走上前线,这种非人道的行为是何等地令人憎恨。”

  这本《第六师团转战实话》中,除了日军官兵们的回忆外,每次战斗都附有手绘的地图,详细标明了行军路线和每次战斗的伤亡情况。在这次进攻和县的战斗中,一个名叫“增田利”的日军上等兵负伤。

  详细的文字以及图示,和我们之前所梳理的信息完全相符。虽然东齐明在回忆中没有提到“成本华”的名字,但是,比对画报中图片注释的信息——“和县城门上抓到的唯一敌军士兵、女俘虏成本华”,可以推定,东齐明所提到的女战士,就是照片中的成本华。

  从东齐明的回忆中,我们了解到几个关键信息:1938年4月24日当天,日军占领和县,并非“无血占领”,他们遇到了中国军队的抵抗;东齐明看到成本华时,她已经被杀害。

  让人有些不解的是,身为第六师团上等兵的东齐明极有可能亲身经历过南京大屠杀,目睹或参与过更残酷、更血腥的杀戮。他为何对一场小战斗中的这个女游击队员印象如此深刻?

  对此,黄明忠深有同感。闲暇之余,他经常翻阅收藏的日本画报,在他的印象中,成本华的那张正面照片是刊登次数最多、时间跨度最大的。

  他收藏的《日本的战历》由日本每日新闻社出版,昭和42年(1967年)4月5日再次刊登了成本华的这张照片。昭和54年(1979年)的8月25日,另一本同样由该社出版发行的《日本的战史-日中战史2》画报中,“庐州攻击 坂井支队”一版,第三次刊登了同一照片。

  《日本的战历》中的图片注释如此评价道:“昭和13年4月,在中国战场上俘获的中国军队女战士成本华,24岁,对于我军的刑讯,她始终面露微笑毫无惧色,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国家。”

  黄明忠觉得,日本画报反复刊登成本华的这张正面照片,说明“他们对对手的英雄也同样是崇敬的”。

  这一想法和樊建川不谋而合。他认为,这些日文的注释,字里行间透着对成本华的敬意,这是日军“对可敬对手的尊敬”。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