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笔岂无情
在众多弟子眼里,李文海是一位严师。夏明方说自己终生难忘协助撰写《中国近代十大灾荒》时,曾因省略史料导致李老师当着好几位老师、师兄的面大发雷霆,还拍了桌子。“现在我的学生老是抱怨我要求太严,像个‘魔鬼’,我告诉他们更大的‘魔鬼’不是我,而是你们的祖师爷。我曾经当面向李老师说过这样的话,他笑了,笑得很开心。”
尽管非常严格,但李老师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却十分宽容并给予鼓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副教授朱浒回忆自己曾在一次研讨会发言时先来了句“很不幸,我的观点与李老师很不一致”。而李老师随即在点评中直言,他觉得这恰恰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当然,李老师鼓励学生的挑战,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学术立场。“在不少场合,他都表示要和我在一些根本问题上展开争论,而这种情况丝毫没有影响我的首部专著在他主持的《清史研究丛刊》中出版。”
南开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余新忠告诉记者,他因参加“清代灾荒研究”项目组而与李文海近距离接触。“李先生一方面给予我们极大的信任,另一方面,也通过不时召集会议的方式敦促进度。他那种柔中带刚,讲人情而又坚持原则的人格魅力和做事公平正义的高贵品格,深深感染了我。”
李文海生前曾笑言,进入古稀之年后,自己经常在“打酱油”,给一些学术活动和师友弟子打杂。其实这正体现了一位前辈对于史学工作和后学的关怀与支持。只要对社会、对学术发展有益,他就愿意站出来,“发挥摇旗呐喊、站脚助威的作用”。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贾国静如是说。
其实,退休后的李文海一点也没有清闲下来,除了继续自己的史学研究,作为国家清史纂修工程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他一直为清史纂修工作投入巨大的心力。回想起他有生之年的最后一次学术会议,文化部清史纂修工程办公室李岚泪流满面。“先生2012年因心脏病突发两次入院治疗,后来身体一直未能完全康复,每月需定期复查。6月5日,他推迟例行复查抱病参加清史编委会专家审改会议。为了不错过任何一位专家的汇报,整整三个小时,先生几乎没有离开过会议室……”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李文海先生都在为他所挚爱的史学研究尽心尽力,内心深处永远难以割舍那深深的学术情结。“不要拒绝历史,因为历史给我们以智慧;不要忘记历史,因为忘记历史意味着对事业的背叛;不要漠视历史,否则将受到历史的惩罚;不要割断历史,因为否定昨天也就将失去明天。”先生的话大家已耳熟能详,愿先生一路走好!(本报记者户华为)
(来源:光明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