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海胜:再度飞天的英雄航天员(图)【2】--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聂海胜:再度飞天的英雄航天员(图)【2】

2013年06月10日16:42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神舟十号乘组航天员聂海胜。 秦宪安 摄

  2013年4月,聂海胜以优秀成绩入选神十飞行乘组。在担任指令长的同时,他还将承担手控交会对接的操作任务。在我国载人航天飞行史上,这两项艰巨任务首次由同一人承担。

  一年前,刘旺手控操作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时,聂海胜在地面提供技术支持。这一次要自己上阵了,他很有信心:“压力肯定有,但我们经历了千锤百炼,绝对不会被压力打垮!”

  这是名副其实的千锤百炼:执行任务前,聂海胜的地面模拟训练已超过2000次。结果表明,他的对接操作越来越精准,稳定系数越来越高,准确率基本达到百分之百。

  “他性格沉稳,爱思考,不仅从不缺席每一次训练,还经常参加设计师和技术人员的研讨会。”航天员训练中心总设计师姜国华说。

  “他会随时随地问一些非常难的问题,让我们措手不及。”王亚平说,“他对自己要求更严格,是我们乘组的‘定海神针’,有他在,什么都不怕。”

  与神六飞行相比,这次任务复杂得多。乘组的信心来自载人航天工程的成熟,来自在多年训练中铸就的飞行能力,也来自三人在“老大哥”带领下满满的默契。

  执行任务前,航天员中心为乘组进行了一次心理测试,要求三个人轮流上阵,共同在黑板上完成一幅画——三人之间不能有任何交流,绘画随时有可能被打断,换上另一个人。

  张晓光第一个动笔。他想画条铁路,刚画上两条平行线、填了三两根枕木,就被叫停。下一个进来的王亚平面对奇奇怪怪的几条线,毫不犹豫地照着铁路的样子画了下去。待到聂海胜放下粉笔,这条铁路已完整成型。

  第二轮绘画更为行云流水。在聂海胜画了一条同样很不像桥的小桥之后,张晓光紧接着添了一条路:“有桥就有路嘛,正好另一边是亚平画的农田,我就把两边连接起来了。”

  2个多小时的绘画完成时,三个人都很感慨:画面那么和谐、那么完美!

  亚平问聂海胜:师兄,我们最初几笔那么粗糙,你怎么知道画的是什么?

  聂海胜笑:我一看就知道是铁路!

  在这个被王亚平概括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乘组里,心有灵犀的交流不需要言语。每个人都能猜出对方的想法,每个人都在照顾其他人的感受。

  “我们的相容性特别好。”聂海胜说,经历了长期共同的训练磨合,三个人融洽得如同一家人,尤其是在进行复杂的交会对接训练时,只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读懂对方的意思。

  从突破多人多天飞行的神舟六号到我国第一次应用性飞行神舟十号,聂海胜亲历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与跨越。

  两次飞行后,聂海胜将成为中国飞得最远、在太空生活时间最长的航天员。

  他希望这个记录很快被打破:在未来空间站时代,中长期飞行将成为常态。

  他更希望这个纪录由自己打破:只要我身体条件允许,只要任务需要,我希望自己还能飞进中国的空间站。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