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国礼”出自北京小学生之手(图)【2】--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剪纸“国礼”出自北京小学生之手(图)【2】

2013年06月08日08:41    来源:北京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构思创作剪纸作品时

  孩子们曾七嘴八舌讨论

  记者看到了落选的四幅剪纸作品,第一幅背景是白色,以青花瓷为主画面,青花瓷瓶身上镂空了两个儿童形象的图案,显得古色古香。第二幅以黑色为背景,剪出了三个红色的儿童和一排南方水乡建筑。第三幅以绿色为背景,主题是风筝。第四幅以黄色为背景,有一座亭台,前景是玩耍的儿童。

  吕丹和黄有光都认为,赵天怡的作品最后被选中,胜在“元素”。问起这幅作品的创意过程,赵天怡腼腆地笑笑,解释起来却轻车熟路一般。背景的长城是“中国的代表性建筑”,左右的绿色植物象征着友谊之树,树下有一只白色的和平鸽,象征着“中哥两国和平相处”。“这个捧着心的是中国小孩,站在她对面的是外国小孩,”赵天怡说,“象征着爱心和友谊长存。”

  吕丹回忆当时的情况说,早晨她赶到学校后,找到了5个她教过的学生,开始创作。“这些孩子动手能力都比较强,也有一定的美术天分。”

  吕丹告诉学生们,作品要能够代表中国,同时内容要符合“送给儿童”的要求。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什么元素可以代表中国”,于是大家提出了风筝、天坛等等。赵天怡想到的是长城,随后赵天怡还加上了和平鸽。除了元素之外,人物是必须有的。“她就想到应该有一个中国儿童,一个外国儿童。”吕丹看着赵天怡说。而考虑到拉美地区奔放的民风,吕丹建议孩子们使用尽量鲜艳的颜色,于是赵天怡选择了粉色作为底色,而人物则使用大红色。

  “孩子的创作会比大人更具有童真,因为他们想得很单纯,”吕丹说,“他们只考虑应该有什么元素,而不会管构图啊什么的。”因此,每幅作品的创作都是反复修改临时调整的结果。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