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高考作文题一披露,很多人都说,这道题出自莫言和杨振宁在北大的对话。在网上,网友也因此将杨振宁、莫言称为“预言帝”,戏称他们“猜中”了北京的高考作文题。
据了解,今年5月15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北京大学展开了一场名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在这场对话中,两位诺奖得主恰好谈到了“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的问题。在当天的对话中,杨振宁说道:“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假如今天把爱迪生突然请回来,让他在21世纪生活一个礼拜,什么东西是他最感到不可思议的?你们认为会是什么?”莫言回答道:“手机。”杨振宁说:“对,我同意是!随便一个人,拿出手机来就可以和美国的朋友通话,这比《封神榜》里最奇怪的事情还要奇怪!”
有意思的是,今年北京高职单考单招材料作文也是围绕一段对话材料展开,这段虚拟对话列举爱因斯坦和乔布斯的两个看似矛盾的观点,探讨“该不该为别人活”。(记者 张璐 王斌)
■现场调查
多数考生感觉作文不难
“没想象中的难。”昨天,走出广渠门中学考点的黄同学如此评价今年的语文题,这也代表了考生的普遍反应。
在该考点,记者一共采访近20名考生,其中13名表示今年的作文题目不难,“因为语文的决定因素太多了,不像数理化那样能够熟能生巧,并且只有唯一的答案。不管以往底子如何,只要有自己的观点都或多或少能答一些,所以大家都会尽量完成。今年给的材料之类的也不算深奥难懂,理解起来应该没有问题,就看每个人怎么想了。”在问及语文题难度时张同学向记者介绍道。不过,也有5名同学认为题目并不好下手。“给的范围很宽,有时我就会很担忧自己是不是写偏了,所以在答题过程中顾虑很多,写完以后发现又跟当初思路不同了。”谭同学一边说一遍摇头叹气。
在人大附中考点,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考生,多数认为语文科目较容易,甚至“比海淀区一模、二模的题目简单”,作文题目也比较容易上手,开放性很强。但也有考生比较担心,觉得“写跑题”了。
记者了解到,有的考生从“沟通”的角度展开,表达新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也有考生在作文中主要体现“变革”,认为从灯泡的发明到手机的广泛使用,科技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交往方式,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变化发生在我们身边。
晨报记者 王璐 王斌 王刚 实习记者 宋向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