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碳纤维转手生意,赚点差价
据介绍,马立颂今年36岁,是一个本分的生意人。之前卖过五金材料,现主要销售塑料配件。由于行情不好,他开始琢磨做其它生意。今年初,马立颂从朋友那听说,碳纤维市场不错,国内制造电热毯的企业都十分需要。只要能找到好的货源,转一次手能赚到不少差价。于是马立颂开始留意碳纤维,并在网上寻找货源。今年2月底,他联系上了美国一家出售包括航空和军事等高科技商品的网站,表示想购买些碳纤维,用来制造自行车、电热毯和鱼钩等。“当时,网站告诉购买碳纤维要获得多个部门的审批,他按照指导办好了审批。”
正巧由于马立颂开始做美国进口汽车生意,今年3月马立颂办好了美国签证。3月21日,从未出国的马立颂登上前往美国的班机。
因购买手续不全,虚报了货品名称
到美国后,马立颂雇了一名翻译,前往纽约、洛杉矶等处洽谈买车生意。谈完汽车生意后,马立颂又来到纽约布鲁克林,与网站的工作人员见面。“马立颂当时看上了T-800碳纤维,就说要买一公斤样品,回国测测质量,再决定要不要进货。”马先生说,网站员工随后带他去仓库,以400美元价格出售了一公斤T-800碳纤维。
由于还要去其他地方谈买车生意,拿到样品后马立颂便通过快递方式寄回国内。因自知购买手续不全,他在运货单上没有填写货物的真实信息。
没想到,4月1日在洛杉矶,马立颂正准备上飞机回国时被几名美国男子拦下,对方称,他们是国土安全部门的特工,已拦截了马立颂邮寄的邮包。马立颂违反了《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可能是中国间谍,随即将其逮捕。马先生说,在随后审问中,马立颂才得知了真相。他所联系的网站,其实是美国国土安全调查部门设立的,而那个与他接洽生意的正是美国特工。
首次出国就成“间谍”,已向使馆求助
记者在马立颂所在的夏市村。见到了马立颂的母亲何阿婆。何阿婆对儿子的遭遇很担心,实在不能理解平时本分的儿子怎么就成了间谍,怎么就危害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她告诉记者,马立颂平时很少外出,这次出国还是第一次。“我儿子一直本分地做小生意,也没当过兵,不就去买了一包碳纤维,怎么就成了间谍了?”
随后,记者与当地的村民聊起此事,所有人都表示很惊讶。村民黄先生说,马立颂为人低调,是个老实人。昨日,马立颂的亲戚马先生说,马立颂家里现在已让美国朋友为其请了律师。现在,为应付诉讼已花了几万美元。厂里的资金已很难周转开了。他们已向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寻求帮助。
扬子晚报记者单成志
■延伸阅读
美为何频频炮制“中国间谍”
有分析人士认为,对他国公民进行“钓鱼执法”,然后扣以“间谍”或“非法获取美国敏感技术”的罪名,这是美国的惯用伎俩,美国一些团体更是热衷于以此法炮制“中国间谍案”。
吴振洲案非法出口美军事器材,提出38项指控
2008年12月5日,深圳驰创电子有限公司创始人吴振洲、经理李波、财务顾问魏玉凤在波士顿被捕。指控三人涉嫌串谋申报不实出口文件,涉嫌违反美国出口管制。随后,美国联邦政府又向美联邦法院提起追加起诉,将在美国麻省注册的美国驰创电子公司和深圳市驰创电子有限公司追加为被告,罪名仍指向出口违规,罪名竟增加到38项。称其非法向中国出口美国军事器材。
李文和案美媒体落井下石,掀“中国间谍”风潮
1999年12月,因涉嫌“充当中国间谍、向中国泄露W88核子弹头资料”,供职于美国能源部的华裔科学家李文和被捕。次年9月,因缺乏证据,李文和与美政府达成协议,撤销58项指控,李文和被当庭释放。哪料《纽约时报》随后发表了《中国窃取核弹机密》文章,掀起“中国间谍”风潮。随后,李文和起诉美国政府。最终,他获得美政府及《纽约时报》等5家媒体总计160多万美元的补偿。
郁向东案被控盗取商业机密,非法存取资料
郁向东,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项目主持工程师,美国底特律中国人协会理事。2009年10月14日,郁向东在美国芝加哥机场入境时,遭到美国警方逮捕。郁向东被指控窃取和意图盗取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商业机密,以及非法存取电脑资料约4000份。
一时间,美国媒体上关于“中国工业间谍”的讨论甚嚣尘上。
(来源:扬子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