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会不会老无所依?【2】--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如果有一天,你会不会老无所依?【2】

2013年05月26日07:35    来源:新华时政    手机看新闻

◆幸福养老还差什么?◆

  ·差钱?

  近年来,部分报告都认为中国养老金存在缺口。一再引发舆论热议。虽然养老金缺口的争论很多,但我们对缺口的概念却缺乏认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所谓养老金缺口是指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状况。它分为三种:一是当期出现的收支缺口;二是历史留下的收支缺口,即所谓历史欠账;三是未来收支缺口,即对未来的预测。如果不加定语,养老金缺口就是指当期收不抵支的状况。”

  ·事业单位养老改革,为何遇阻?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是大势所趋。2009年,改革方案公布,首先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试点。然而,4年多来试点改革进展一直非常缓慢,并遭到事业单位人员的普遍质疑。养老改革,事业单位人员有哪些担心?为什么不赞成?

◆幸福养老靠什么?◆

  ·服务、资金、精神一个都不能少

  笔者在调查中认识到,每个老人都有个养老梦:操劳大半辈子后,在晚年时能享受上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兜里能揣着沉甸甸的养老钱,还要能精神充实开心快活。这个梦里寄托着老人三个朴素的心愿,我们做好这三件事,满足了他们的心愿,养老也就不难了。

  ·养老要靠自己,不要靠子女

  因为从我国人口抚养比来看,根据清华大学杨燕绥教授的研究“1990年18个中国人养一个老人,2000年10个养一个,现在是3个养一个,很快就将2个养一个,再不放开计划生育政策的话,按1.12的总生育率,我国将进入0.9个人养一个老人的超级老龄社会。”这意味着未来劳动人口增速会低于非劳动人口,依靠子女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方式的根基已经不复存在。

  ·养老要多靠自己辛勤劳动,不要单纯靠国家来养老

  因为无论从我国当前的社保缺口还是从人均寿命的延长预期来看,目前我国的社保制度很难满足“交15年领40年”的美好初衷,从国际上多数国家来看,事实上也早就实行了65岁退休制,比如瑞典1950年代曾规定70岁退休,后来降到65岁,后来又升到67岁;英国也曾经规定雇员必须缴纳社保税达44年,后来降到39年,再后来降到30年。故而从可见的未来来看,纵使社保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仅凭依靠国家来养老亦很难满足百姓富足养老的目标,而更有可能的是每个人不得不在老龄化的大背景下做好通过更长年限的辛勤工作来养老的心理准备。

  ·养老要趁早,不要拖沓

  在经济学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大部分人的一生收入往往符合“钟形理论”的观点,即一个人在职场中期的收入会达到其一生的高点,而在职业初期和末期则普遍收入偏低,这意味着如果养老规划因为种种原因而推迟,如初期收入较低或年龄还轻不急养老等,那么很有可能在养老规划上面临收入的高峰期已过或时间积累不够长等尴尬局面。

(来源:新华时政)

分享到: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