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销农产品反而卖了好价钱
东陈镇养獭兔大户、獭兔经纪人仲从兰是农宝网对外宣传的“老典型”,尽管有时媒体的夸张报道令她“感觉不舒服”,但她还是不遗余力地向旁人推广农宝网,“确实帮了大忙了”。
仲从兰告诉记者,獭兔生意在江苏并不好做,销路一直打不开,“獭兔皮卖得好,兔肉基本卖不掉”。她告诉记者,本地人不爱吃兔肉,只有南方四川、福建、广东、江西等地的客商能收些兔肉,但因为规模不大,对方不太爱来收货,销量很小。
此外,“中间商”盘剥得厉害。假如一只兔子能得30元的利润,那么到老百姓手里最多只有10元到15元,其余的钱都被中间商挣去了。
作为农民经纪人,仲从兰不是没想过辙,她也曾到网上发布过兔肉供应信息,却被当成了“女骗子”,很少有外地客商愿意“冒险”来如皋考察一下。
周杰找到她时,她也正巧需要电商服务。一年5000元钱,对于仲从兰这样的种养殖大户而言,实在算不得什么。
一年后,压在农宝网上的筹码得到了成倍的返利。现在,仲从兰的“网”铺大了,她的兔肉不是“卖不掉”,而是“不够卖”。江苏、安徽、上海等地农户养的兔子,凡是卖不掉的,她都有能力往回收,“一个月卖七八十吨兔肉,每斤9块多。绕开中间商,和客户直接交易”。
“卖疯了”的不只是兔肉,很多曾经滞销的产品,上了农宝网,反而成了畅销货。周杰至今仍不知道那个给他打电话卖荠菜的东陈镇农民叫什么名字,却帮他把滞销的荠菜以“畅销价”卖了个精光。
那天上午,周杰接到电话,东陈镇农民们种的荠菜全都卖不出去了。他拿起相机迅速赶到现场,预估了荠菜总产量,拍了几张照片,就回到办公室把信息上传到农宝网。一顿午饭的功夫,工作人员吴玲接到了好几个外地客商打来的电话,要求购买荠菜。她灵机一动,把原本准备以一元一斤贱卖的荠菜价格抬到了当时的市场价——三元左右。那批荠菜,当天下午就被一名浙江客商和一名北京客商拉走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