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夏季,吴官正(左)翻阅一批青年理论工作者在武汉创办的改革类杂志《青年论坛》。资料图片
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的吴官正,在武汉工作过18年半(1968年至1986年)。昨日,他的回忆文章《江城琐忆》在本报发表,记述了他在武汉市葛店化工厂当技术员、任市科委副主任和武汉市市长期间的一些事。
本报记者寻访了当年经历过这些事的当事人和见证者,他们讲述了老市长的故事。从这些事,“我们看到了领导干部应该有的作风”。
生活朴素,不搞特权,深入群众,勇于担当,改革创新,务实真干,热爱学习……这些党的优良作风,令人感慨,令人感动。
送西瓜的“小张”: 吴官正当年住“团结户”
吴官正回忆录中提到的给他送西瓜的“市科委行政处小张”,名叫张华鹏,今年71岁,退休在家。昨日记者找到他,他说:“真没想到这件事直到如今他还记得,他是个念旧的人。”
他透露,两家至今保持联系。
张华鹏回忆,1973年,吴官正到市科委任副主任,当时自己30岁出头,在办公室负责行政工作。第一天上班,一个身着解放服、脚上穿着破球鞋的黑瘦汉子走进办公室。对方说:“你好,请问你贵姓?”张华鹏说我姓张。对方接着说“我是吴官正”,让张华鹏吓了一跳,因为怎么看对方也不像当官的。
因为负责行政工作,张华鹏就多问了几句吴官正家庭生活情况,一来二去两人熟起来。
有一次,机关发了一些蔬菜和鱼等过节福利,张华鹏送到吴官正家里,发现吴家餐桌上只有一碗青椒和一盘腌菜。
当时,吴官正家和别人住在一套两室一厅的“团结户”里,夫妻俩、3个孩子还有吴官正的父亲,几口人挤在不到30平方米的房子里。吴官正的父亲是农村户口,他坚持不把父亲的户口转到城里来。夫妻俩每人每月20几斤的粮食,要供一家人吃。机关每季度会给困难职工发15-20块钱的补贴,每次吴官正都在名单上,可每次他都拒绝了。他总对张华鹏说,不需要,我还过得去。张华鹏急了,自作主张把钱领下来,偷偷交给吴官正的妻子。
1974年夏,机关到江夏购进一车西瓜,回来时经过吴官正家,张华鹏抱了两个西瓜送到吴官正家中。第二天,吴官正上班时特意跟他说谢谢,还说爱人把吃剩的西瓜皮切成块,加点盐炒着吃,很好吃。
张华鹏说,后来吴官正调到外地工作,两人每年都会打一次电话询问近况直到现在。
(记者熊琳晖通讯员阮聪)
给吴官正看过病的医生: 他家客厅里,只看到几把竹椅子
“他是非常简朴、正派的人,”曾任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今年84岁的退休教授余枢,昨日回忆三次为吴官正看病的经历时说。
上世纪80年代,吴官正前往江西工作前夕,余枢陪同市领导到吴官正家中,为其做体检,以准备出发时要携带的药。因吴官正白天工作忙,体检定在晚上。
当时,吴官正住在天津路一栋普通居民楼里。灯光昏暗,楼道里堆了不少杂物。吴官正不在家,他的家人开了门。客厅里基本上没什么摆设,只有四五张竹椅子,连沙发都没有,亮着一盏瓦数不高的灯泡。
坐了一会儿,吴官正仍没回,余枢只好离开。
第二次,吴官正在江西上任不久,心绞痛发作。余枢应邀前往江西参与治疗。在当地一家医院,余枢在病房内见到吴官正,“病房条件很一般,我带去的药物,医院里都没有”。
“感谢武汉市委派专家为我治疗,谢谢湖北人民记得我。”吴官正说。他还多次向余枢本人表示感谢。治疗三四天后,吴官正病情稳定,余枢回汉。
第二年,余枢又一次前往江西为吴官正治疗。两次治疗,余枢都住省委招待所,普通的公务餐,没有额外宴请。
(记者刘睿彻通讯员蔡敏)
为吴官正岳母看病的医生: 市长被拦病房外,没责难任何人
“这个市长很和气、不摆架子。”过了近30年,78岁的黄友镐仍记得当年吴官正被医院值班人员拦在门外的事情。
昨日,记者联系上了市中心医院血液内分泌科主任黄友镐,当年,他给吴官正的岳母看过病。
“大概是在1985年左右,吴官正当时已经是武汉市市长了。”黄友镐介绍,当时吴官正的岳母找他看病,吴官正没有陪同,也没有托关系给他捎口信。“事后,我才知道这是市长的岳母。我当时心里就想,这个市长还真是个不搞特权的好领导。”
过了不久,就发生了岳母因为阑尾炎开刀住院,吴官正想探望被拦在外面的故事。
黄友镐说,当时医院管理严格,家属、亲友探视患者,需要提前办理“探视证”,凭证进入。一天早上,黄友镐刚到病房,就听说市长被拦在门外的事。“天刚亮,吴官正自己骑了辆自行车,来医院探望岳母。”由于没有证,住院部值班人员不允许他进去。他再三恳求,但还是被拦在了门外。
“事后,他并没有责难任何人。”黄友镐说,一上午全院就传开了,这位市长一点都不搞特权、守规矩,令人敬佩。(记者黄洁莹通讯员黄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