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滥发现象调查:三级精神残疾者获批信用卡【2】--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信用卡滥发现象调查:三级精神残疾者获批信用卡【2】

2013年05月03日10:48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信用卡“跑马圈地”背后的利益驱动

  对有精神残疾且无职业和收入的申请人,深圳建行却“闭眼放行”,为其办理信用卡,难道不担心风险吗?

  业内分析人士称,深圳建行的具体动因无法获知,但有些银行确实存在一种心理,认为一张信用卡捆绑的是整个家庭,申请人背后还有家人为其买单;此外,发放一张信用卡所需成本不高,但背后隐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比如每个月伴随信用卡而来的透支消费和利息收入等。

  近年来,各家银行发行信用卡如“跑马圈地”。央行公布的《2012年第四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12年第四季度末,全国发行银行卡35.34亿张,环比增长4.2%。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相关金融监管部门三令五申要求规范信用卡业务管理,但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银行依旧我行我素。

  有关监管部门要求,对于申领首张信用卡的客户,发卡机构要对客户亲访亲签,不得采取全程自助发卡方式。但记者发现,银行在街头摆摊设点,以赠品吸引顾客现场办卡情形非常普遍。

  广州公园前地铁站出口聚集了不少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流动摊点。两三个销售人员支起一张小桌子就可以开展业务,以赠送咖啡杯、玩具公仔、旅行袋等产品吸引顾客办卡。记者注意到,只用填一张申请表、拍下顾客的身份证即可完成办卡程序,当有顾客表示疑虑时,销售人员立即强调办卡不激活不会收取年费,就当是“顺手拿了件赠品”。

  但事实上,各家银行对信用卡的领用约定并不相同。如建设银行《信用卡领用合约》约定,信用卡一经核发,无论是否激活,甲方(即申请人)均授权乙方(即建设银行)扣收信用卡年费。

  银行切不可罔顾职责“因小失大”

  近年来,银行滥发信用卡引发的各种纠纷屡见不鲜:此前,上海一名大学毕业生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办理”了北京和深圳两地的信用卡,涉及四大国有银行;南京一名女子冒用招聘者的身份信息办理了300多张信用卡,然后通过自己公司的刷卡机套现等。这些案例均反映出银行在信用卡审核环节罔顾职责,风险控制形同虚设,潜藏着巨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深圳建行在审核文某的信用卡申请时,只需打个电话,或者上门了解即可避免日后的诉讼纠纷。此外,即使不考虑文某是三级精神残疾人员,不能独立实施民事行为的因素,在其收入证明一栏为“空白”的情况下,还能顺利通过审核实属“奇迹”。在出现纠纷后,银行考虑的不是自身的失察给客户带来的损失和伤害,而是忙着算计如何讨要欠款、罚息和滞纳金,其社会责任心堪忧。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加强对信用卡发卡前端环节的审核管理其实并不困难,这不仅关系到银行的自身利益,也有助于维护金融安全,也是商业银行自身管理和社会责任的体现。对此,银行切不可“因小失大”。

  同时,金融监管部门也应当进一步加强针对信用卡滥发问题的管理,对那些在信用卡发放管理松散的银行,建议采取一定的惩戒措施,严格限制其发卡规模数量,必要时可取消其发卡资格。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