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摆脱门票经济景区应综合发展
早在2007年,国家发改委曾出台规定,景区涨价频次不得少于3年,而今年恰逢解禁周期,全国范围内很多景区早在旺季到来之前就已经涨价。例如,扬州瘦西湖门票从此前的120元涨到150元,四川峨眉山门票从150元涨到185元,有媒体报道称,在其他一些涨价的景区中,最高涨幅者甚至高达167%。
有专家认为,景区门票降价只是打破“门票经济”第一步,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才是最终的目的。
“景区免费应该是个趋势,使旅游惠及到广大群众,体现出旅游的惠民性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参与性,”在许澎看来,一个景区良性发展的表现,应以逐步增加旅游综合收入来代替门票收入。
“旅游是个综合服务体,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不应只在‘游’单方面做文章,而要在六要素均衡发展,”许澎认为,在景区管理和经营中,门票是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决不是单一来源,景区应该考虑多种经营,使景区收益逐步摆脱以门票受益为主的现象。同时,他也强调,政府财政投入的公共服务产品应该免费向游客开放,为广大人民所享用。
在王昆欣看来,要把景区进行分类,政府用财政进行投资的,应该低价甚至免费开放;由私人投资的,定价应该由市场决定,不需要政府干涉;第三介于两者之间,比如雷峰塔,既是公共资源,又是企业投资,这个就要适中考虑。
“但现在一些由政府投资的公共资源门票价格还不是很低,是因为有些地方政府利用了公共资源不肯降价,凤凰古城就是最典型的。”但他也坦言,“现在中国的景区一下子还摆脱不了门票经济,至少短期内摆脱不了,因为公共资源没有足够的钱去投入。”
但,中国旅游业转型发展是必然趋势。专家同时认为,旅游业产业链很长,其发展牵涉国家多个部门和100多个产业,因此“门票经济”的转型会是一个“艰辛”过程,不可一蹴而就。(记者夏毅 实习生 谢盼盼)
(来源:中国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