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部以海南黎族文化为题材的影片《黎歌》在中国电影家协会举行观摩研讨会。中国电影家协会相关领导、业界专家以及该片主创人员出席研讨会。与会专家指出,作为我国第一部反映海南黎族文化、聚焦黎族民歌生存现状的影片,该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优秀的黎族文化题材影片产生。
原生态段落展现非遗
《黎歌》由海南巨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和贵州大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于2011年3月在海南开机。影片全方位展现了海南黎族同胞的文化和生活。这也是第一次以电影的形式展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黎族民歌。
《黎歌》由两个故事组成,第一个故事发生在海南中部的一个黎族村寨。丹梅是村寨里公认的“百灵鸟”,黎歌唱得好,人也长得漂亮。阿东是丹梅青梅竹马的男朋友,两人原本约好一起去广州打工,但就在两人准备出发时,市里的民族歌舞团突然来到村寨里挑选黎歌歌手,丹梅面临着爱情和理想的抉择。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市里的民族歌舞团。民族歌舞团受到市场的冲击,日渐萧条。付琼山、邢小军、王丹梅、黄莺是歌舞团的青年演员,他们的生活也面临着理想和现实的抉择。最终,4个年轻人各自选择了属于自己的不同道路……
影片中诸多原生态表现黎族文化的段落,给现场观摩的专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年,我对台湾地区很多同行拍摄的反映少数民族传统的影片印象深刻,没想到今天也能看到我们的年轻导演将关注点放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上。这种对中华文化的坚守,让人感动。”著名导演翟俊杰说。
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康健民表示,以海南为背景的电影作品这些年并不多见,而以海南黎族文化为题材的影片,《黎歌》算是第一部。相信该片的拍摄对宣传海南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特别是宣传推介琼中等少数民族市县丰富的旅游文化,打造海南中部民俗、民间、乡村旅游品牌及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对于康健民的评价,影片出品方表示,影片拍摄过程中得到了海南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热情帮助。《黎歌》作为第一部关注海南文化、黎族文化的影片,也为今后更多类似题材电影的拍摄打下了坚实基础。
艺术获赞 票房堪忧
电影《黎歌》呈现出与当下主流商业电影不同的姿态和美学取向,得到了研讨会现场大多数专家的认可。著名影评人王一川表示,导演张弛在叙事和镜头语言上的极简风格、含蓄的表达方式,让影片呈现出一种静谧的美感。
著名编剧赵葆华说,张弛从处女作《地下的天空》开始,到后来的《奥戈》,再到《黎歌》,一直在寻求个人风格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在《黎歌》中有了更为成熟的体现。“以全景为主,固定镜头,让片中人物始终处于与所处环境的互动之中,通过这样的互动来展现情绪的变化,一个年轻导演能够将一种风格化的创作探索坚持到底,非常难得。”
赵葆华认为,现在很多主流商业电影是在燃烧激情、发泄欲望,非常难得有《黎歌》这样一部让人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电影。“这是个不起眼的小作品,却有特殊的文化意义。”赵葆华说,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反思是沉重的,但是导演做到了举重若轻,把大的文化主题投射在女主角的爱情命运上。
著名导演侯克明说:“《黎歌》的视听构成在张弛目前所有作品中是最完整的一部。影片的摄影很节制,镜头运动的节奏与影片的节奏和气息也很契合。”然而他也指出,作为一部追求非叙事、非戏剧化叙事风格的电影,《黎歌》在面对观众的时候也许会遭遇尴尬,影片在故事的呈现上缺乏噱头和戏剧性,可能会影响观演效果。(李 骞)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