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解禁在即 调查称发泡餐具生产卫生状况堪忧【2】--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

5月1日解禁在即 调查称发泡餐具生产卫生状况堪忧【2】

2013年04月25日08:13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不穿工作服的工人徒手拉动用于生产发泡餐具的拉片。

  制作发泡餐具的边角料随意堆在地上。

  □问题

  存放

  片材露天随意放

  通过拉片机的加工,那些看上去黑乎乎的塑料颗粒就变成了发泡餐具的半成品——一米多宽的发泡拉片片材,而且看上去颜色挺白。

  这些片材被弄成卷状后,被工人运到了厂房后的院子里。院子里露天堆放着很多成卷的片材,地上还散落着破旧肮脏的抹布等杂物,有些片材因为落的灰尘太多显得发黄。

  “与非发泡餐具相比,发泡餐具在生产工艺上最大的不同是其成品片材需要放置熟化后才能加工成型。”董金狮告诉记者,夏天片材一般要放置一周左右,冬天要放置两周左右。按要求,片材离开生产车间后,必须进行消毒、包装,而发泡餐具的片材体积庞大,进行消毒、包装很难做到,这就要求企业增加生产车间的面积用于存放片材,而不得露天存放,以免污染,但很多发泡餐具生产企业都没有做到。

  □问题

  安全

  采访中突发火灾

  记者在第二家工厂与工厂老板交谈之际,对方突然冲了出去。记者转身发现,原来正在运转的机器着火了。“快快快,灭火器。”老板、员工一边喊一边冲上去救火。幸亏老板发现及时,火很快被扑灭了,但机器上的餐盒已烧得面目全非。

  老板告诉记者,就在4月初,工厂刚刚着过一次火。那次的损失比较大,原料烧了不少。记者注意到,在厂房的屋顶上方,还留存着被火熏黑的痕迹。

  “如果使用好料的话,可以少用一些丁烷发泡剂,那么发生火灾的几率就会降低。”老板如此向记者表示。

  □问题

  卫生

  成品直接徒手装箱

  堆放在院子里的片材经过搁置熟化后,就可以拿来加工成发泡餐具了。

  记者在第一家工厂看到,片材通过机器和模具的简单压制后,就成了消费者使用的发泡餐盒,几乎所有员工都是徒手操作,无一人穿工作服、戴口罩。记者捡起散落在地上的餐盒闻了闻,觉得有一种说不上来的异味。在另一家工厂,等待加工的片材被随意摊在地上,有工人直接从上面踩过,并留下了几个大脚印,但这些片材仍然被送上了成品加工平台。

  加工好的餐盒被工人抬到旁边的案板上,由四五名工人进行包装,有两名女工戴着看上去脏乎乎的无指手套,工人们用一个特别大的塑料袋将这些加工好的发泡餐具装进去,将袋口扎住,并顺手拿过一把扫帚压在成品餐盒上。这些外包装袋上写有“PS免洗卫生餐具”“执行标准:GB18006.1-2009”等字样,并标明“生产日期见袋底”,但记者在袋底并未找到生产日期。当记者询问工人外包装袋上的“PS免洗卫生餐具”是否名不副实时,工人们都笑而不答。

  记者查阅上述“GB18006.1-2009”发现,该标准为国家标准《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该标准中的“5.8卫生理化指标”为强制性国标,其他则为推荐性国标。“5.8卫生理化指标”规定:聚苯乙烯材质的一次性餐具应符合GB9689规定。GB9689为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的国家标准,要求产品色泽正常,无异味、异物等。

  在第一家工厂暗访时,记者看到一辆大卡车驶入厂区,工人们将发泡餐具成品装车后,卡车开出了厂门。“很好销的,学生啊,打工的啊,到处都需要这种餐盒。”工人告诉记者,其产品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

  □专家说法 原辅料必须达到食品级别

  对于记者采访的这些企业的生产加工过程,董金狮表示,姑且不说国家目前尚未解禁发泡餐具、企业生产发泡餐具尚属违规,单说这些企业使用的原料就全部违法。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食品用包装就应该使用食品级原料,如果包装上没有“食品级”字样,即便是肉眼看见的透明、白色的“好料”,也可视为“非食品级”原料,不能用于加工发泡餐具。

  董金狮表示,《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明确规定,“原辅材料必须提供检验合格证明或报告,必须使用食品用原辅材料。其中直接与食品接触的原料应符合树脂或成型品的卫生标准,并提供相应的证据。”“企业应制定原辅材料使用台账,原材料不得使用回收料及受污染的原料。”

  另外,餐具使用的包装袋也在食品用塑料包装生产许可的范围内,属于辅助材料,因此需取得生产许可证来证明属于食品用。在包装袋的采购中,需要塑料袋生产企业提供QS证书、食品级检测报告等资质证明。

  □记者手记 问题一大堆解禁何太急

  针对国家发改委解禁发泡餐具一事,中国塑料餐具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李沛生曾表示,发泡餐具“重返”市场后的相关政策及准入机制正在推进中,生产许可管理、行业准入、回收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和监督执法等相关准备工作也在抓紧进行,以确保“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条目调整的平稳过渡和顺利实施。

  如今,离5月1日解禁日期越来越近。但目前,解禁后发泡餐具原材料、生产标准、安全性及回收等问题能否得到解决仍要打一个问号。

  “没全用废料生产就算不错了。”董金狮告诉记者,目前全国发泡餐具企业约有100多家,《京华时报》此次暗访的企业在全国来说用料还算是比较好的。真正用食品级原料加工发泡餐具的企业在全国只有10家左右,这些企业的产品大多用于出口。

  “在国家禁止生产发泡餐具的14年里,一些执法部门都能放任不守法的企业用废料生产发泡餐具。那么,解禁后,执法部门又如何保证企业合法生产?”董金狮反问道。

  餐具企业难承担防火责任

  一直以来,除了消费者关心的产品质量是否安全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是反对解禁派的一个重要理由。而此前,力挺解禁发泡餐具的中国塑料餐具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李沛生明确表示,解决发泡剂丁烷的易爆问题主要办法是加强管理。

  记者发现,此次采访的一家企业厂房的外墙上,醒目书写着大字报似的警示语:“重点防火单位”。看来企业老板都意识到防火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关发泡餐具生产企业发生火灾的消息却是不绝于耳。

  记者此次采访的两家企业,都是刚刚发生了火灾,其中一家在记者采访当天突然起火。对此,董金狮表示,发泡餐具解禁后,对工厂的生产环境、生产过程、采购控制等都提出了严格要求,而大多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企业都无法满足要求。

  “若解禁,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须执行市场准入制度要求”,董金狮称,按照生产许可实施细则要求,生产车间需要全部封闭,只有固定的人员和物料进出通道,企业需要经过层层消毒,车间的换气系统也需要有过滤功能的进出风系统来完成。而这样密闭的环境中,发生火灾的几率将增加数倍。

  “要想改善和避免火灾发生,只能在生产车间中安装喷淋设施”,董金狮说,要保证生产车间的湿度,需安装设施,这些设施近百万元,并不是所有一次性发泡餐具企业可以承担的。

  京华时报记者胡笑红

分享到:
(责编:盛卉、段欣毅)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