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反腐:厘清制度与道德的边界【2】--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

网络时代反腐:厘清制度与道德的边界【2】

2013年04月19日15:52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手机看新闻

  网络时代,技术平台的进步充分证明了信息的“双刃剑效应”,从论坛(BBS)时代,到当下的微博(MicroBlog)时代,“自媒体”的标签增加了公众的权利,却无时无刻不在地伤害公众的隐私权和无中生有的诽谤——成为人性之恶的大棒,充斥在网络世界里。

  网络反腐会揭露真相,亦会伤害无辜。2012年重庆“雷政富事件”中,无辜者的个人隐私信息被公众过度热炒,相关女性不得不恳请媒体不要伤害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整个事件的过程就已经提醒了人们,网络反腐在制度设计和道德批判层面的边界划定不清时,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被伤害者,恣意地以“反腐之名”过度使用信息的结果就是放纵了网络信息对道德的绑架,也失去制度的理性层面,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配合目前中国的互联网法律法规,毫无疑问,网络举报监督平台的内容和其监督领域也应该有制度和道德边界的限定。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的特殊阶段,各种利益群体以及相同群体内部的利益攸关者对举报、监督的理解也需要在法治的框架内进行真实、合理地应用网络渠道,倡导理性、正能量地参与网络举报监督。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网络反腐即是利用了中国互联网发展迅速的时代元素,也赋予公众科学有效地防治反腐的有效路径,网络的民主和网下的现实民主有着极强的共性部分,开放网络反腐平台表明现实层面的民主进步,呵护并且有效、善用举报监督平台是一个全民学习、政党学习的共同过程,厘清制度与道德的边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曾毅)

分享到:
(责编:盛卉、仝宗莉)

相关专题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