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而在减刑这个问题上,侄子张辉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说,他要做两手准备,一方面要争取减刑,而另一方面要继续申诉,因为在监狱当中表现良好,他先后从死刑减为了无期徒刑,从无期徒刑减成了有期徒刑,在采访当中,两个人反复强调说我们一直要申诉,绝对不放弃,他们坚持法律的严肃和公正,也坚信他们的案子一定能够得到平反。也就是这种信念的支持之下,命运在等待之中悄然发生着改变。
解说:他叫张彪,62岁,是晋江石河子市人民检察院一名退休的检察官,2007年的夏天,作为检查系统负责石河子监狱的驻监检察官,他第一次见到了正在服刑当中的张高平,这次见面的直接原因是因为监狱干警反映张高平不认罪,不断地申诉,监狱干警希望张彪能够帮他们,督促着这名重点改造对象的思想工作。
王宁:您见到他的时候觉得他跟其他犯人哪儿不一样?
张彪:就是一个不认罪服法的感觉。
王宁:用什么方式表现?
张彪:他不报告。
王宁:他不报告。
张彪:不按这个流程报告,如果是报告说,报告,检察官,我叫什么名字,我是什么什么监狱,什么什么罪犯,判什么罪,多少年,现在多少年,还有余刑多少年,他要把这一系列报告出来,就认可自己是罪犯了。
王宁:这是一个流程,他必须要遵守这个流程。
张辉:他不遵守。
王宁:那您当时怎么对待他的?
张辉:他没报告就不报告吧,叫他坐下说话,他们那个犯人按道理是蹲下说话,蹲下,我说那你坐在凳子上说。
王宁:他是什么样的状态?
张彪:他哭得非常伤心,说着说着眼泪就止不住地往下流。
解说:也就是这次见面,张彪开始了解张高平叔侄的案件,因为平时也会见到很多犯人都会有情绪上的宣泄,张高平的哭诉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张彪的格外重视,直到2008年,《民主与法制》杂志的一篇报道引起了张彪的关注,因为报道当中提到了一个作伪证的犯人袁连芳,而张高平叔侄的案件当中也出现了这个人的名字。
张彪:就是河南发生一次命案,这个被告人被无罪释放了,无罪释放,其中这个文章提到一个(作)伪证的证叫袁连芳,我说怎么河南一个袁连芳,怎么浙江也有一个袁连芳,同名同姓一个字不差,都是作证的人,我就觉得奇了怪了。
解说:之后的时间里,张彪又多次找到张高平,深入了解他的案情,对于案件当中存在的诸多疑点,张彪和张高平进行了一次详谈。
王宁:这次和之前的谈话有什么不同?
张彪:以前谈话就是不做笔录的,就是做笔录的时候就是仔细地,长达很长时间地谈,从上午谈到下午,几个小时谈话,不间断地谈。
王宁:能深入到什么程度?
张彪:就是很多的细节,我主要是针对细节问题,怎么作案,在哪儿作案,案件发生了什么问题。
王宁:您刚才特别提到,每当张高平向您哭诉,他被刑讯逼供的时候的样子,你就整夜都睡不着。
张彪:他那胳膊上有哪个烟头烫伤的那个痕迹,两个胳膊都有,很多,他给我出示,我看了。
王宁:当时您看到之后什么感觉?
张彪:感到有点痛,很痛。
王宁:心疼他,很痛。
张彪:不应该这样子。
解说:后来在河南人案件当中做伪证的袁连芳被确认与张高平叔侄案件的袁连芳是同为一人,2009年张彪将张高平的申诉材料重新整理,连通谈话笔录寄给了浙江的向光部门。
王宁:但是没有回应。
张彪:没有回应。
王宁:按照常规,或者说按照规矩他们应该回应吗?
张彪:应该回应。
王宁:如果他们不回应,我们做不了任何别的努力吗?
张彪:那还是继续再寄吧。
王宁:这样反反复复寄了多少次?
张彪:有五六次吧,有五六次。
王宁:多没有回应?
张彪:都没有汇映性质。
王宁:除了继续寄没有别的任何方法。
张彪:等待。
王宁:我怎么觉得在这个过程当中您跟张高平的心情是一样的,不断地写申报材料,不断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愿望,但却没有回应,觉不觉得?
张辉:我觉得我的心态是按照职业要求来的,工作状态,就是应该做的事。
王宁:但是那时候你想没想过他也跟你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