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害化处理补贴为何未落实
据株洲市畜牧兽医水产局通报的情况,自3月14日起,株洲市共打捞和无害化处理死猪113头,其中3月14日在株洲市郊区三门镇白石村和雷打石镇盘石村共1.5公里的泄洪渠内,打捞整头或装有零散内脏的编织袋30个,3月17日在株洲县渌口镇电站旁打捞出73头,3月18日在雷打石镇建强村一水塘里打捞出10头死猪。
经排查,目前在株洲还未发现有重大动物疫病和大面积的死猪现象。
该局表示,从3月18日起,株洲市畜牧兽医水产局在株洲市开展病死猪专项整治,截至3月22日,除进行专项排查、追根溯源,加强宣传和无害化处理资金下拨外,最关键的是要求株洲市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必须建有化尸池,50头至500头养殖规模的,有条件的也要建化尸池。
据了解,3月14日,株洲市动监所在三门镇处理死猪时,发现两枚编号和二维码都很清晰的耳标,目前,已查明其中一枚耳标来自娄底新化,并已建议湖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督促新化县协助调查。
这一说法立即在网上引起热议,有网友对死猪来源提出质疑:位于湖南中部的娄底市新化县不在湘江流域,境内也无河流流向事发泄洪渠,难道是“猪的奇幻漂流?”
20日上午,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办公室主任伍深树和兽医局局长邓云波则表示,这样的事件并非不可能。因为耳标是塑料制品,浸泡在水里是不会损坏的,其来源自然可循此追查。
两人怀疑,可能是仔猪贩运后到的株洲。
邓云波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已在全省范围内调查类似事件,并进行日报告制度。截至19日晚,湖南全省共上报死猪、禽等605头(只)。他们推断,在年出栏近8000万头猪的湖南省,株洲的事件仅是一起大的个案。
他们说,就生猪养殖而言,已经是一个“资金+技术”的活,且承受风险能力较弱。没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和专业技术,生猪的存活率、养殖户的效益都难以维持。从一定程度上说,散养户乱抛弃死猪的比例会上升。
上述人士建议,国家应将农村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中。
然而,中国青年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农户反映,国家政策中规定给予养殖户80元/头的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没有到位,是导致乱扔和丢弃病死猪的主要原因。
株洲市天元区雷打石镇磐石村一村民称,处理死猪要挖坑填埋,还要买消毒用品,成本算起来要花上数十元/头。许多养殖户不愿费这个气力。“如果有补贴,肯定不一样。去年确实开始统计相关的数量,但后来就没有了下文。”
记者查询资料得知,2012年4月,农业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到,2011年7月,国家出台政策,对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无害化处理的病死猪,给予每头80元的无害化处理补助经费。各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养殖者,用好这项政策,发挥其在推动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对此,湖南省畜牧水产局办公室主任伍深树和兽医局局长邓云波解释道,钱没有拨付,并非政策没有执行。
他们说,这项补贴是采取中央拨付50元/头、地方予以配套30元/头的方式进行,主要是给予养殖户在建立无害化设施和消毒等方面的补贴,并非是对养殖户经济损失的补偿。而相关文件规定,是每年的11月16日上报,要1年才能到位。对于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殖户来说,在进行无害化处理、当地畜牧水产部门审核、上报后,上级予以拨付,才能发放。而这一流程走完,农户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采访中,记者曾接到有人反映,称有养殖户往饲料中添加有机砷,以图出栏猪有好的卖相。他们认为,猪吃了以后易得病死亡,同时也容易给食用者带来危害。
伍深树就此表示,这是一些人的误读。因为有机砷是饲料中必配的,人和动物均需要。对于配置的剂量,国家有严格的标准。从监管方面来说,农业部门的饲料管理方会对企业、市场、养殖场、肉产品存留等方面抽查监控。国家农业部门每年都要组织各省异地抽查几次,省里也进行交叉检查,来保障安全。
但对这些元素在肉制品中使用后对人体的影响,他表示要由卫生部门判断。
邓云波则表示,畜牧部门去年强力查处各类违规事件1000多起,六七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受到刑事处罚。“但对这种抛弃死猪的行为,恐怕难以追究刑责。”
他说,正在拟订调整的育肥猪保险,可能对改变养殖户的行为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按照以往的规定,养殖户投保的猪死亡,可以获得500元/头的赔付。原来,保费的支付是国家、省市占40%,农户出60%,为了调动农户投保的积极性,湖南省有关部门正在协商,拟降低农户的投保费用比例。
(来源:中国青年报)
![]() |